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赢得收视率的《我们的日子》,为何没能成为下一个“人世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赢得收视率的《我们的日子》,为何没能成为下一个“人世间”?
[ 复制链接 ]
SHL330029
2023-2-24 19:30:12
作者| 无花果
编辑| 把青
自2022年一部《人世间》从年初火到年尾,老戏骨+现实主义+年代背景+百姓生活的剧开始焕发新生。
今年Q1,反黑剧《狂飙》独占鳌头之后,都市剧《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遭遇口碑与收视的双失利,还是烟火气十足的年代生活剧接上了收视率的棒。以80、90年代为故事背景、展示普通百姓家庭生活的《我们的日子》《情满九道弯》接连在央一、央八播出,并取得亮眼成绩。尤其是《我们的日子》已经在酷云蝉联超过一周的收视冠军。
八九十年代飘雪的东北、工厂家属区的百姓生态、街坊邻里的人情世故以及细碎温情的氛围感,再加上李小冉、李乃文、宋春丽等实力派戏骨联袂出演,《我们的日子》横看竖看都让人想起去年同类型的爆剧《人世间》。显然,能够一次次统一台网观众审美,让不同代际的人群汇聚一堂追剧,高热度与高收视证明了,年代生活剧在当下正处于“当打之年”。
而同时,女性与生子话题、年轻主角人设以及读诗、旁白等表现形式等争议也围绕在《我们的日子》中,这也使得该剧评价两极,其豆瓣6.9分,低于《人世间》的8.1分,更不能与神剧《父母爱情》的9.5分与经典老剧《金婚》8.5分相比。buff叠满的《我们的日子》究竟还差什么?
普通人的日子,好看在哪里?
相比较英雄主义浓重的传奇剧和处处透着精致的都市剧,年代生活剧提供了天然的群像空间,人物的“不完美”不再被深究,普罗大众的共同命题如生儿育女、婆媳争端、夫妻邻里矛盾被重点聚焦,贴地飞行的低姿态给足了最大公约数受众的亲切感,拿捏住合家欢属性和情景代入感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曾经风靡全国的《金婚》《父母爱情》都是如此。
同样的,对生活的细腻刻画也是《我们的日子》的拿手好菜。
爱读诗的文艺女青年刘淑霞配耿直的退伍军人王宪平,性格温和的东方玉树和脾气火辣的傅莹,不按常理出牌的王大山偏偏对媳妇方慧百依百顺……在那个一切百废待兴,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的年代里,人们不需要因个性或是追求不同而计较太多得失,没有什么比“搭伙过日子”更重要了,这种粗糙的踏实感,反而是如今快速运转的城市人内心的缺失和渴望。
如台词中所说的,父母吵架了也会想着去超市顺便买点菜回来,说离婚,那还不至于。
《我们的日子》前三集的剧情围绕在三个女主人公同一天生孩子上,三个不同个性和经历的女人暗中拼丈夫、拼待遇、拼心态,转眼又互帮互助、彼此安慰,被网友戏称是“我们的月子”。剧集把生活剧的特色发扬光大,无人是坏人,但都有一身毛病,于是鸡飞蛋打的矛盾便一触即发。有人吐槽男主王宪平是“面子比命重要”的大男人主义,有人对动不动就吟诗的刘淑霞的伤春悲秋不感冒,还有人对时而仗义时而口不择言的傅莹又爱又恨。
而这些带有毛刺儿的人物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情味,就像宋春丽饰演刘母重返女儿家担起管家重任,刘淑霞惊奇地发现母亲的唠叨的美妙胜过诗歌,这一幕多少让屏幕前的观众共情到母爱,由此产生出情感的连接。
实际上,除了故事本身,《我们的日子》也在借助视觉和听觉极尽调动这种共鸣,柔和的暖光配合着慢悠悠的运镜,营造出一种时光定格的回忆效果,长大后的雪花(周依然 饰)的旁白和少许剧透,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这一切都已然过去,需珍惜此刻。即使没经历过剧中铁皮饭盒、土灶台、油茶面、二八大杠的年代,一些年轻观众也会对小时候的花窗帘和玻璃瓶汽水记忆犹新。
至于“恐婚恐育片”和“重男轻女”的老思想,在这样一部琐碎又温暖的生活剧中,已经不是需要被重点抨击的对象。这些争议反而能侧面反映出《我们的日子》的一些不足,比如成也鸡毛蒜皮,败也鸡毛蒜皮,剧集没有像《人世间》一样探讨时代对于个体的深刻影响,也没有如《父母爱情》静水流深般体现命运波折,一些家长里短剧情和人物塑造逼真的同时也缺乏新意,人物模型能看到不少老剧的影子,因此降低了剧集的辨识度。
除了类《请回答1988》,年代生活剧的下一个突破口在哪?
尽管有李小冉、李乃文和宋春丽这些实力派演员坐镇,但从一开始,我们就能发现《我们的日子》是以刘淑霞的小女儿雪花的视角展开,雪花眼中的母亲爱吟诗、父亲火爆脾气、姥姥重男轻女,以及小叔虽然爱惹事,但与雪花的感情甚笃,会带着她骑摩托,给她写信。这也让那些未交代的、片段式的选择性记忆片段显得合理了起来。
但剧集播出过半,整体剧情开始转向长大后的年轻人,与韩剧《请回答1988》和近年来的国产剧《以家人之名》《乔家的儿女》风格贴近,这让原本以前期中年人为主的戏开始偏离轨道。
若要让年轻演员与老戏骨们接力,对于年轻演员的要求更高,现实主题材能够与95后演员相互加成,建立在彼此贴合,剧本成立的情况下,如《以家人之名》中有谭松韵和张新成,《乔家的儿女》中有宋祖儿、张晚意,但若没有统一且主次分明的剧情做为依托,演员表演的反差也很容易给剧集前后造成强烈的割裂感。
豆瓣上,不少网友对《我们的日子》后半段剧情提出不满,诸如“小雪花长大后感到不适”、“前面小雪花有多讨喜,后面大雪花就有多讨厌”、“被前面老一辈的剧情吸引和感动,但后面有烂尾趋势”、“小孩组长大后剧情越来越离谱和狗血”等等评价开始增多,剧集评分也由最开始的7.5下降至6.9。
要知道,扮演成年雪花的96年女演员周依然此前在B站的《风犬少年的天空》和《三悦有了新工作》都受到好评,剧集评分也都在8分以上,但青春校园叙事、95后职场叙述与年代生活剧有本质上的差别,受众也并非同一拨。
观众希望在年代生活剧里感受老一辈的烟火气,而非年轻一辈的硬拗出来的“疼痛青春”
,事实也证明了,成年雪花跳脱的表演方式和年代剧并不适配。
相比之下,《我们的日子》隔壁《情满九道弯》启用了85、90后演员热依扎、韩东君、陈瑶,开篇也以三人为核心讲故事,反而少了些违和感。而类似的八、九十年的时代大背景下,《情满九道弯》聚焦胡同里生发出来的家长里短、爱情纠葛与创业下海的情节,也与年轻演员更为搭配。
目前,年代生活剧正处于时代红利期,容易产生爆款。一方面,独生子女一代的95、00后成长在自媒体盛行的时代里,对农村生活、裹挟在特定环境里的父母辈的顽强生命力与日常生活心向往之,加上同类题材影视借助旧物件、老港台音乐这些视听辅助,更容易让受众带入情景。另一方面,
“反流量时代”与纯文学改编作品兴起,对影视环境也产生了不小影响,导致一些具有“生活质感”的现实主义题材更容易赢得高口碑。
但同时,年代生活剧依旧没能逃出如其他题材一样同质化的怪圈,类似《请回答1988》的剧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层出不穷,相似的叙事与人设、重复的人物关系与阶层矛盾,纪录片式的做旧质感都换汤不换药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女文青与大老粗的结合更是贯穿至《青衣》《金婚》《激情燃烧的岁月》到《金婚风雨情》《父母爱情》等剧中,到了《我们的日子》中依然可见这种情感模式,再经典的故事内核,重复N次也难免让人味同嚼蜡。
总之,在如今影视行业细分的整体态势下,能够赢得大众青睐的题材已然不多,如年代生活剧这种能打通不同代际与阶层的剧集类型,还需要更加在剧本层面精进,打破流水账式和形式大于内容的局限,找到新出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SHL330029
关注
主题数597
北海市通报“4个菜1500块”事件:停业、限期整改并立案处罚
阅读 5042
中国足协4个月内6人“落马”,纪律委员会主任王小平接受监察调查
阅读 4292
落马副厅级官员34套房产被查封,曾与妻弟共计获得65套房和30个车位
阅读 4196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