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特斯拉的再一次颠覆,各位看懂了吗?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特斯拉的再一次颠覆,各位看懂了吗?
[ 复制链接 ]
123458104
2023-3-4 01:21:15
大家都知道,我既谈不上是马斯克的粉丝,也不是特斯拉的车主,但对于特斯拉在电动车技术和 AI 智能科技方面的实力和脑洞,是真心的佩服,尽管其中不少还充满着争议。
对于这点,我是从不忌讳的。
我相信用 " 颠覆 " 这两个字来形容特斯拉对传统汽车行业的影响,大家应该都不会有什么异议。因为特斯拉的确凭借一己之力,逐步颠覆了我们对汽车设计、智能化、人机交互、甚至汽车售卖方式方面的认知。
在 "2023 Investor Day" 投资者日发布会后,我看到不少人都在吐槽这场被特斯拉称作 " 宏图计划第三篇章 " 的发布会只是在 " 画饼 "、" 缺少干货 ",没有公布任何新车的信息 " 令人失望 " 等等,甚至也将此和当天特斯拉的股价下跌联系了在一起。
我不清楚国外投资者怎么看,或许这场超过 3 个小时的发布会的确有不少 " 尿点 ",但在我看来,其中涉及汽车设计、制造和一些新的技术方面的创新,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因为那有可能会再次颠覆目前已沿用了几十年的汽车设计和生产制造流程。
从业这么多年来,先后参观过的各个品牌在国内外的工厂也有数十次了,生产线上的机械臂越来越多,工人越来越少,数字化、现代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生产效率和速度也在不断提升,但人们俗称的整车制造 " 四大工艺流程 ",也就是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这四个工艺流程却是始终没发生过什么变化。
但这次,特斯拉提出了一个堪称疯狂的计划:那就是不仅要将设计和制造融合起来,而且要将四大工艺流程 " 打散 " 再重组,以近似于堆积木的方式完成整车的组装。
这里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传统的四大工艺流程。在传统汽车生产流程中,冲压是所有工序的第一步。简单讲,就是通过大型冲压机和各种模具,把各种钢材冲压成型,例如车顶、" 四门两盖 "、侧围、翼子板等。
冲压完成后,这些部件就会进入焊装环节,也就是把它们通过各种焊接或其他连接工艺拼接在一起。大家很熟悉的 " 激光焊接 " 就是其中的一种焊接技术。这个工艺流程完成后,整个车身就算基本成型了。
紧接着,这个白车身就会被整体运送到涂装车间,在封闭式的流水线上,对金属车身表面进行清洁和各种防锈防腐蚀处理,喷上各种保护漆、底漆和各种颜色的面漆。完成涂装工艺后,整个车身就会变成 " 五颜六色 " 了。
最后车身会通过输送带运送到总装车间进行总装,也就是在这里,完成动力总成、挡风玻璃、中控内饰、座椅、各种油水管路、悬挂系统和车轮等部件的安装。
但为了方便安装车内的各种部件,在总装前都需要把车门都先拆下来,直至所有车内部件安装完成,最后才再次装上车门,结束整个总装流程。
当然,最后还会经过多个检测环节才算完成整个汽车装配工作,正式驶离生产线。
现在再来看看特斯拉的新玩法。
特斯拉计划在下一代新车型上,把设计、工程、制造和自动化组装这四个阶段进行高度整合以提升效率,从而缩短新产品从设计到生产交付的周期。
由于特斯拉采用了 CTC 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以及更多一体化铸造技术,所以就能把白车身分成了前部、后部、电池(车底)、左右侧围和的 " 四门两盖 " 这几个大的部分。
然后按照实际工艺需求,把这几大部分分成了两类:例如 " 四门两盖 " 和左右侧围属于需要 " 冲压 + 涂装 " 的,而前后车体和电池则属于可 " 直接组装 " 的类别。
由于对工艺需求进行了细分,所以特斯拉可以采用全新的 " 并行式 " 生产流程," 四门两盖 " 和左右侧围冲压成形后就直接送到喷涂车间,而前后车体这些采用一体压铸的部件就可以直接送到总装线上,和电池包一起,同步进行焊接和装配。
过去整个车体都需要进行喷涂,而现在只需喷涂表面覆盖件,喷涂面积大幅减少,真是既省钱也省时间。再加上特斯拉一直在通过提高集成度来减少电路线束数量,所以综合下来,组装一台车就像拼乐高一样。
大体上讲,这种组装方式和现在造船、搭桥和建高楼大厦这种大型工程的预制件组装的思路异曲同工。
这种方式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能简化流程,降低组装过程的复杂程度,从而缩短工期,提高效率,当然也能降低成本。
特斯拉把这种生产思路引入汽车行业,其影响力真的不可小看。
这种生产流程在过去燃油车时代的确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其他生产电动车的企业想要效仿,也存在很高的难度,毕竟这不但需要建立在 CTC 技术和成熟的车身一体铸造技术之上,也需要有高度集成的电子电气架构作为支撑。
还有一个挺 " 绝 " 的事,可以看到目前特斯拉 Model 3 在组装的时候,车载的电脑其实已经能随着生产流程,在不断进行自检和适配,变相取代了一些原本分散在各个不同工位上的检测设备。既简化了安装的步骤,提升了生产速度,甚至可以省去购买这些检测设备的高昂成本。
此外,特斯拉在新一代车型上,为降低成本提升性能,还会采用不含稀土元素的电机,整合度更高的自研芯片和控制器、更少的线束、全车 48V 低压系统,更紧凑的热泵系统等技术。
说实话,这任何一项技术的背后,都是科技实力的体现。
在特斯拉的宏图第一篇章里就已经公开讲到," 特斯拉要通过生产跑车,把赚到的钱生产价格实惠的车,再用挣到的钱,生产价格更实惠的车 "。
不断增加销量,不断降低成本,降低售价,从而继续增加销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是特斯拉从不掩饰的 " 阳谋 ",所以特斯拉也从不介意一些消费者对它不断降价行为的口诛笔伐。
其实客观地说,对于任何一个汽车厂商,乃至任何一个企业来讲," 降本增效 " 从来都是商业世界的金科玉律,通过提升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更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
当然了,这次投资者日上马斯克亲自介绍的机器人,同样让人眼前一亮。毕竟几个月前 AI Day 上的那个机器人还只是一个不能自由走动的摆设,但现在不仅能随意走动,甚至已经可以灵活地操作工具,动手组装机器人了。
机器人组装机器人,真有点细思极恐。
真心希望那些正在逐步超越传统车企的中国品牌新势力们,也能早日超越特斯拉,而不仅仅是跟随特斯拉降价。
2023/3/3
行业评论
by 韦熙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LED行业信息」
「FIB-TEM」
123458104
关注
主题数117
为什么8.6代线TFT工厂如此受欢迎
阅读 11383
国产车的核心技术,还是吹牛?
阅读 2731
【大时代】南宁:擦亮生态绿城“金不换”招牌 构建向海图强“水陆空”枢纽 ...
阅读 2701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