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光伏行业 2022 年维持高景气度:上游成为最大赢家 通威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光伏行业 2022 年维持高景气度:上游成为最大赢家 通威股份、隆基绿能营收破千亿
[ 复制链接 ]
陈陈快快
2023-5-7 16:40:25
2023 年 4 月底,大多光伏行业上市公司的 2022 年报及 2023 年一季报已披露,从上游硅料、硅片,到中游电池片及配套,再到下游逆变器、组件等领域,各大厂商受益于行业景气度高涨,不断加码扩产,业绩也持续向优。
作为一个热门赛道,大部分光伏上市公司的 2022 年报都有亮眼表现,但细分来看,上游硅料、硅片领域无疑是行业的最大赢家,营收利润均翻倍增长,同时,随着 2022 年 11 月份开始的硅料价格下跌,中下游电池片、组件领域的利润也开始修复。
上游:硅料、硅片企业大赚特赚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 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 1.2 亿千瓦,达到 1.25 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 1 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 8741 万千瓦,截至 2022 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 12.13 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 47.3%,较 2021 年提高 2.5 个百分点,其中太阳能发电达 3.93 亿千瓦。
国内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高速增长,光伏产业也掌握了国际话语权,收益持续提高。截至 5 月 6 日,据东方财富 Choice 统计,光伏设备业(中证行业分类)中的 46 家 A 股上市公司 2022 年总营收 9371 亿元,同比增长约 82%,归母净利润 1026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 167% 以上。
其中,硅料龙头通威股份(SH600438,股价 38.31 元,市值 1725 亿元)当之无愧成为了 " 光伏之王 "。2022 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24 亿元,同比增长 120%,归母净利润 257 亿元,同比增长 21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52.36%,截至年底资产负债率为 49.57%,同比下降 3.44 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大全能源(SH688303,股价 38.93 元,市值 832 亿元)、协鑫科技(HK03800,股价 1.86 港元,市值 504 亿港元)、特变电工(SH600089,股价 22.93 元,市值 892 亿元)作为硅料领域的龙头企业,2022 年净利润也实现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其中大全能源全年实现营收 309.40 亿元,同比增长 185.64%,归母净利润 191.21 亿元,同比增长 234.06%,增长迅猛。
协鑫科技营收为 359.3 亿元,同比增长 113.0%,归母净利润 160.3 亿元,同比增长 215.3%。
特变电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958.87 亿元,同比增长 39.03%,归母净利润 158.83 亿元,同比增长 118.93%。
大全能源在 2022 年年报中表示,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全球能源价格上涨,能源安全问题凸显,光伏市场需求保持旺盛,光伏产业其他环节扩产提速,高纯多晶硅料环节整体依然供应紧缺,造成硅料价格持续上涨。2022 年公司多晶硅销售价格从 207.99 元 / 公斤(不含税)上涨到 266.01 元 / 公斤(不含税),年度平均销售价格 231.41 元 / 公斤(不含税),同比增长 61.62%。
供不应求的硅料市场、持续高涨的硅料价格也在 2022 年引发行业大幅扩张。
据通威股份年报,截至 2022 年,公司高纯晶硅产能已超过 26 万吨,预计 2023 年底产能将超 38 万吨,根据规划,2024~2026 年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累计产能规模将分别达到 80 万吨 ~100 万吨、130GW~150GW。
特变电工年报披露,截至 2022 年底,公司多晶硅产能达到 20 万吨 / 年。
在硅片领域也出现了上述情况,龙头企业隆基绿能(SH601012,股价 33.16 元,市值 2514 亿元)在 2022 年年报中表示,行业上游原材料受制于扩产周期长等因素影响,产品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游需求。
不过,隆基绿能依旧创下业绩新高,实现营业收入 1289.98 亿元,同比增长 60.03%,归母净利润 148.12 亿元,同比增长 63.02%。综合毛利率 15.3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26.95%。年报披露,公司实现单晶硅片产能 133GW,出货量达到 85.06GW,其中对外销售 42.52GW,自用 42.54GW。
与隆基绿能并称龙头的 TCL 中环(SZ002129,股价 40.45 元,市值 1308 亿元)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670.10 亿元,同比增长 63.02%,实现归母净利润 68.19 亿元,同比增长 69.21%。硅片销量 106.47 亿片(M6 尺寸折算),以 23.3% 的效率测算,对应销量为 68GW。晶体端,截至 2022 年底,单晶总产能提升至 140GW,预计 2023 年末将提升至 180GW。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新入局者,双良节能(SH600481,股价 14.22 元,市值 266 亿元)等企业也在 2022 年营收利润双旺。
其中,双良节能实现营收 144.8 亿元,同比增长 278%,硅片收入 86.1 亿元,同比增长 3559%,营收占比达 59%。
与双良节能一样,其他光伏设备厂商也在 2022 年这一轮上游扩张中赚得 " 盆满钵满 "。年报披露,高测股份(SH688556,股价 67.50 元,市值 154 亿元)实现营收 35.71 亿元,同比增长 127.92%,归母净利润 7.89 亿元,同比增长 356.66%。晶盛机电(SH300316,股价 67.02 元,市值 877 亿元)实现营收 106.38 亿元,同比增长 78.45%,归母净利润 29.24 亿元,同比增长 70.80%。
中下游:打响毛利保卫战
2022 年,一路飙升的硅料价格给中下游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电池片、组件企业。隆基绿能、天合光能(SH688599,股价 47.50 元,市值 1032 亿元)、晶澳科技(SZ002459,股价 38.03 元,市值 1255 亿元)等,在年报中纷纷 " 诉苦 "。
天合光能 2022 年年报披露,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50.52 亿元,同比增长 91.21%,实现归母净利润 36.80 亿元,同比增长 103.97%;合计组件出货量为 43.09GW,推出新一代 210R 电池技术。公司在另一公告中称,受原材料结构性供给不平衡的影响,供应链价格持续高位,价格压力贯穿上下游……机遇与挑战并存。
晶澳科技 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729.89 亿元,同比增长 76.72%,实现归母净利润 55.33 亿元,同比增长 171.40%,电池、组件出货量为 39.75GW。公司表示,近年来,受意外事件频发、大宗商品价格等因素影响,光伏用多晶硅、胶膜、玻璃、银浆、焊带、铝边框、背板等原材料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需错配现象。
而在电池片端,龙头爱旭股份(SH600732,股价 30.78 元,市值 401 亿元)2022 年实现营收 350.75 亿元,同比增长 126.72%,营业成本 302.60 亿元,同比增长 107.18%,归母净利润 23.28 亿元,综合毛利率为 13.73%,全年电池销量 34.42GW,同比增长 82.65%。
爱旭股份表示,面对原材料价格的持续波动上行,公司强化了供应链能力的建设,保证了公司优势产能的有效发挥。报告期内,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2022 年平均电池产能利用率约 96%,较 2021 年的 75% 大幅提升,在确保客户订单交付的同时,助力生产成本不断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头部公司在成本上扬的 2022 年,通过提高电池效率等手段来缓解毛利下滑的隐忧。晶澳科技魄秀(Percium)系列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最高达到 23.9%,最新的 N 型倍秀(Bycium)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最高达到 25.3%。
隆基绿能则自 2021 年以来已 14 次刷新世界纪录,2022 年 11 月,公司公布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效率达到 26.81%,刷新单结晶硅太阳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另一种途径就是打通光伏全产业链,2022 年 8 月,有消息称通威股份旗下公司中标华润电力 3GW 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采,这一事件引发了资本市场极大关注,被视为通威股份将切入组件赛道。9 月和 12 月,通威股份正式宣布在江苏盐城和南通分别建设年产 25GW 光伏组件制造基地项目,累计投资 80 亿元。
通威股份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基于目前国家 " 双碳 " 目标要求和行业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公司也会顺势而为,考虑在组件业务上做进一步论证规划。" 公司自 2013 年收购合肥赛维时即有部分组件产能,并在此基础上一直保持着研发推进和少量扩产,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与市场基础。"
除了头部企业不断扩产,以期加大国内外的组件市场占有率,不少新势力也纷纷投资,试图能在激烈的市场中 " 分一杯羹 "。
隆基绿能在年报中表示,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 " 双碳 " 目标认识理解的不断加深,政府、企业和资本对光伏行业的投资积极性持续增强。原有光伏行业内企业和跨界新进入的公司均提出了规模较大的扩产计划,预计未来行业竞争将愈发激烈。短期内,即便在行业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消化这些产能也需要一定时间,容易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局面,落后产能将存在退出的风险。
在逆变器领域,阳光电源(SZ300274,股价 107.51 元,市值 1597 亿元)作为龙头企业,2022 年实现营收 402.57 亿元,同比增长 66.79%;实现归母净利润 35.93 亿元,同比增长 127.04%。其中," 光伏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 " 收入 157.17 亿元,同比增长 73.66%,该类产品毛利率 33.22%。光伏逆变器出货量 77GW,同比增长 63.83%。
另外,锦浪科技(SZ300763,股价 111.80 元,市值 443.5 亿元)、固德威(SH688390,股价 275.42 元,市值 339.3 亿元)、禾迈股份(SH688032,股价 533.90 元,市值 299 亿元)、上能电气(SZ300827,股价 54.11 元,市值 128.57 亿元)作为头部企业,营收利润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其中,固德威 2022 年实现营收 47.1 亿元,同比增长 75.88%;实现归母净利润 6.49 亿元,同比增长 132.27%,增长较快。公司表示,上半年受制于物料短缺等影响,销量不及预期,下半年公司在多个领域持续发力。分布式储能也在欧洲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陈陈快快
关注
主题数880
因涉嫌侮辱邱少云,索尼公司被微博禁言,该!
阅读 6290
独家视频丨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阅读 6096
中国足球重磅反腐!足协主席陈戌源被查,6天前还公开露面!给自己打9分?足协此前辟
阅读 5531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