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带崩股价只是 AI 妖魔化的冰山一角

我好开心15 2023-5-25 11:52:13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 AI 照进现实的高速突进中,这项技术本身需要去妖魔化,实践技术的企业,也需要一遍又一遍经历考验。5 月 24 日,被两则 " 小作文 " 带崩股价的科大讯飞,不得不出面澄清:股价下跌系某生成式 AI 写作虚假小作文导致,谣传风险为不实消息。
在此之前,科大讯飞一直是 AI 概念的受益者,尤其是 ChatGPT 和大模型引领的新一轮 AI 创业潮中,科大讯飞今年股价一度翻番。
但成也 AI,亏也 AI,尽管科大讯飞自家推出的大模型姗姗来迟(5 月 6 日刚刚发布),尚未真正影响公司基本面,却以这样诡异的方式 " 被两则大模型生成的小作文 " 迎头一击。
压力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科大讯飞是 AI 从业者,亟须证明千亿 AI 龙头股的成色,如何在大模型争夺战中拿下实绩,这条赛道高度拥挤。另一方面的压力,来自 AI 和大模型 " 去妖魔化 " 道路上不断地 " 被妖魔化 ",反复无常且越来越频繁。
如同此次哭笑不得的小作文事件,一则谣言 " 无中生有 ",一则谣言 " 旧闻新发 ",单就文章本身而论,充分诠释了 GPT 类生成式大模型的实力:有模有样,以假乱真。
造假的门槛越低,辟谣的难度就越大。以往谣言的生产纯靠 " 人工 ",一张嘴还得配一副脑,发微博也好发抖音也罢,动辄成百上千字,若想有模有样以假乱真,确实有一定门槛。
GPT 等人工智能的出现,无疑降低了造假门槛,科大讯飞被 " 小作文 " 就是鲜活的例子。普通用户向 GPT 产品发出简单需求,就能得到一篇洋洋洒洒的长篇分析,如果愿意还能量产。
鉴于当前 GPT 类大模型的产品逻辑并不聚焦信息准确性,即便没有恶意,生成的内容已然谬误百出,倘若别有目的,科大讯飞绝不是被大模型生成谣言中伤的最后一家企业。近期屡屡登上热搜的 AI 诈骗,亦是 AI 在造假领域的一类方向。
AI 技术方兴未艾,AI 产业是蹒跚学步的少年,它的未来是美好的,但成长之路总有背光的一侧,并且妖魔化的负面影响有进一步被放大的趋势,在达到某个平衡点之前,AI 妖魔化与受众认知和产业规模呈正相关。
回溯 AI 成长史,前几轮火热的潮流,比如阿尔法狗引领的 AI 围棋、智能音箱为代表的 AI 消费电子、视觉人工智能 " 四小龙 " 带动的商业落地 …… 也有这样那样的质疑,但它们造成的伤害离大众消费者还比较远。
如今,GPT、数字人等 AI 落地产品的流行,让越来越多普通人唾手可得,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黑产分子如影随形。既然体量千亿的科大讯飞能被 " 小作文 " 带崩股价,任何个体与 AI 妖魔化的抗争都无济于事,净化 AI 成长环境,将成为全社会协力共进的方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