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视频丨白色野生大熊猫正脸首次公开,与正常熊猫一起栖居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视频丨白色野生大熊猫正脸首次公开,与正常熊猫一起栖居
[ 复制链接 ]
贱客张
2023-5-29 10:52:17
白化动物,是自然界中一类奇特而神秘的个体。我国古代史料中,便有对白化鹿、白化熊、白化海龟甚至是白化鸟类的记录。白化现象可能在多种动物类群中出现,连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也不例外。
白色野生大熊猫完整影像首度公开
几年前,一只白色大熊猫幼崽的图片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只罕见的熊猫幼崽仅仅留下了一张照片后便没有了任何音讯。至今三年过去,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卧龙片区传来消息,这只白色大熊猫幼崽,已在当地保护部门的守护下健康长大。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首度公开了这只已经成年的白色大熊猫完整的活动影像。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02:47)
与经典黑白配色的大熊猫比起来,浑身雪白、体态稚拙的白色大熊猫幼崽,堪称差别迥异,宛若虚构。然而这幅图片却真实采集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卧龙片区,野生大熊猫最原始和现存最关键的栖息地之一。受到当时监测条件的限制,保护区人员仅仅采集到这张稍显模糊的侧面照,和一段身影同样模糊、一闪而过的臀背部视频。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高级工程师 谭迎春:
2019年4月,卧龙红外相机首次拍到了一只白色大熊猫,初步估计年龄大概在2岁到3岁左右。
之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针对这只罕见的白色大熊猫,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并展开专项监测。
在经过无数次研判路线、布设和调整红外相机位点,终于在一个合适的位点拍摄到了这只白色大熊猫的一帧清晰正面全身像。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样位点的红外相机,还拍摄到一只正常毛色的大熊猫经过的画面。两者鲜明对比之下,一只宛若P掉了黑眼圈、洗白了黑耳朵,卸掉了经典黑白脸谱妆容的大熊猫,除了淡淡的马甲轮廓外,一时间几乎认不出它的真实身份。与之前在陕西秦岭发现的,野生棕色大熊猫相比,这只白色大熊猫的毛色似乎褪变得更为简洁纯粹。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李晟:
在大熊猫分布的北端的秦岭地区,存在着另外一种比较罕见的大熊猫色型,是棕白色的色型。卧龙记录到一个非常罕见的白化大熊猫,可能是由于基因变异。
据专家介绍,根据以往研究结果,白化动物往往同时伴随着一些因基因缺陷导致形态或生理异常而产生的多种疾病。然而监测中的这只白色大熊猫如今已有五六岁的年龄,
迄今并未发现它的行为和生存受到明显健康问题的困扰。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李晟:
这只白色大熊猫,从它还是一个小崽的阶段,一直追踪到现在,发现它健康地存活了下来。
由于受到最初监测条件限制,这只白色大熊猫的父母亲是谁,毛色如何,已无从得知,它是否能像正常健康的熊猫一样具有繁殖能力,变异的白色基因是否会在种群中保留延续,还需进一步跟踪观察。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李晟:
这只个体目前可能是我们有正式文献记载以来,第一只野外记录到的白化大熊猫。它的基因会不会在小的种群里面逐渐传播开来,能不能一直稳定遗传下去,这个是目前还不太清楚的,需要后续更多的研究来了解。
红外相机拍摄白色大熊猫罕见社交影像
虽然这只罕见的白色大熊猫长相有点儿特别,却丝毫没有影响它与伙伴们的交往。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就拍摄到了这一有趣的画面。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01:39)
卧龙保护区监测人员在白色大熊猫经常活动的区域安装了红外相机。成年大熊猫通常独居,在拍摄到的画面上,
这只白色大熊猫与周围其他几只正常色型的野生大熊猫一起,栖居在位于四川邛崃山脉卧龙保护区海拔约2600米的山林里。
一个狭长的树洞,成为一对大熊猫母子格外青睐的嬉戏场所。母子两只熊猫不止一次来到这里,轮流在树洞里攀爬玩耍。附近的白色大熊猫观察良久,它悄然拨开竹丛,一步步向树洞靠近。而树下的熊猫幼崽一直注意着窸窣的竹丛,等看到探出来一个白色的脑袋,便毫不犹豫扑了上去。
等到夜幕降临,布设在旁边的红外相机,再次拍摄到白色大熊猫来到树洞旁,虽然日间偶遇的小伙伴已离去,这个奇特的树洞却成为它的专属游乐场。在另外一些画面中,则拍摄到白色大熊猫与小伙伴毫无障碍,亲昵交流的场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李晟:
目前看起来这只个体在种群里,在这个自然环境里面,很好地生存了下来。
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
监测人员判断这只白色大熊猫目前已进入性成熟阶段,且有着正常的求偶表现。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尝试收集它的DNA样本,以便获取更多的生物学信息。
高山峡谷,大熊猫自由撵笋穿梭
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可以孕育野生大熊猫,罕见的白色大熊猫又栖息在什么样的山林之中?一起走进这只白色大熊猫的栖息地家园——四川邛崃山脉的卧龙保护区,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02:41)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横断山东缘的邛崃山脉,也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地理分界线。高山深切割,峡谷穿急流,是横断山及邛崃山脉的写照。这里的海拔落差可达5000米以上,有着典型的植被垂直分带特征。野生大熊猫,便生活在其中海拔2000米到3200左右的中高海拔处。在山野中,它们一洗圆圆墩墩、步履笨拙的传统形象,变成一个既富耐心又富耐力的攀爬高手。人们想要到达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需要翻越十几座山梁,徒步将近十个小时。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三江保护站 刘亮:
到现在已经走了四个小时的路程,但是过河已经过了二十多道,前面可能还有将近三十道河流,下午6点左右才能到达今天的目的地。
人类足力如此艰难的地方,野生大熊猫却轻松往来,自由上下。如果它们愿意,还可以登临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体验冰雪的清寒,也可以降临到海拔1000米左右的峡谷,感受夏日的温润和嫩竹笋的清香。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 刘明冲:
这段时间大熊猫追踪竹笋,它最先从低海拔、然后往高海拔,逐步追踪竹笋。
珍禽异兽,缤纷云集
为了不惊扰到大熊猫,在距离白色大熊猫活动区域约2公里的区域,科考队伍就此止步。取而代之,监测人员展示了布设在大熊猫活动区域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画面。只见大熊猫的家园内群鸟纷飞,众兽云集,热闹非凡。名字中同样带“熊”的邻居就有好几位:肥软萌可爱的中华小熊猫、充满温情的亚洲黑熊一家……满地打滚的猪獾,比起名字里同带“猪”的野猪,显然形象俊俏了不少。
顶着两只粗重大角的是攀岩高手岩羊,水鹿们双角清奇,不爱攀岩登峰,只喜欢在清凉的山溪中沐浴;在母亲带领下的中华斑羚则坦然大胆了许多;长相幽默的中华扭角羚,实际上身负蛮力而性情暴躁;而毛色靓丽的川金丝猴性情十分温顺。羽毛艳丽的红腹角雉、被称为“小凤凰”的红腹锦鸡、仙风道骨的绿尾虹雉、睥睨众生的金雕,缤纷展示着鸟类们的风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贱客张
关注
主题数81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被改为“是人”?各方回应来了
阅读 4948
太突然!92岁默多克决定与第五任未婚妻分手,半个月前才求婚成功
阅读 4266
跟随卫星,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阅读 4204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