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六一儿童节 沿着科普路逛颐和园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六一儿童节 沿着科普路逛颐和园
[ 复制链接 ]
6个53
2023-6-2 02:02:43
原标题:六一儿童节 沿着科普路逛颐和园
“六一”儿童节这天,房山窦店中心小学的42名少先队员走进了颐和园,参与到“沿着少年科普路,雨燕带我游颐和”的活动中来。这也是北京团市委开展的“红领巾爱首都”文化交流营2023年度的首站。
伴随着此次活动,北京青年报、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和北京少年报共同推出了“颐和北青少年科普路”,让孩子们在科普中赏园观景,在游玩中收获更多的科学知识。
这条“少年科普路”将北京青年报、北京少年报媒体资源优势与颐和园园内科普教育资源优势进行整合,从生态、文博和人文三个维度,对颐和园传统游览线路进行定向设计。线路串联雨燕栖息地、观察古树、大戏楼声学奥秘、益寿堂红色文化、谐趣园生态导览等9项颐和园优势科普资源。该线路是颐和园首条以科普为特色的参观线路,同时也是该园首个为特定年龄人群打造的参观线路。
据了解,颐和园将与北京青年报、北京少年报联合继续完善少年科普路的配套服务,不仅赋能颐和园游园服务,更为北京科普建设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融媒+文旅”的新道路。
第一站廓如亭观雨燕
廓如亭占地面积130平方米,共有24根圆柱、16根方柱。它一共有八角,也俗称为八方亭。廓如亭紧邻昆明湖,大量雨燕栖息于此,是观赏雨燕的好地方。
昨天的活动中,科普讲师颜素为同学们讲述北京雨燕的科普知识,她举起模型向同学们展示雨燕与家燕的不同点,雨燕的翅膀明显比家燕长很多,雨燕基本上是灰黑色的,而家燕的背上有一些蓝色。
颜老师示意同学们看向空中的雨燕群:“它们是咱们北京地区能够见到的夏候鸟。4月初到8月初,它们在北京先是筑巢,然后产蛋,然后孵化出来小鸟,直到小鸟会飞,成年雨燕就把小鸟带走了,飞得非常非常远,所以它们是鸟类当中的长途旅行家。”
第二站十七孔桥赏狮子
颐和园科普大使舒乃光带领同学们走上十七孔桥。他向同学们介绍:这也是颐和园里边最大的一座石桥,它的造型是仿照北京的卢沟桥修建的。“卢沟桥桥上有石狮子,同样十七孔桥的桥栏杆的望柱上也有石狮子,那么这个卢沟桥上有多少只大家知道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501只”“对,那么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上有多少只?”“大概544只!”孩子们对十七孔桥知识的了解让舒乃光感觉很惊喜,“你们是学过课文吗?”“我们提前搜索做过功课啦,150米、544只石狮子,然后从两边桥洞数到中间,最大的是9。”一位同学说。
第三站德和园洞悉声音
同学们分成两组,以不同的路线去参观,先有一组跟随颐和园博物馆的老师去参观博物馆,另外一组学生跟着舒乃光去参观德和园。在德和园大戏楼的后身儿,舒乃光介绍:“进来看可能有一个感觉,就是这建筑是不是反了?这里是扮戏楼,是当时演员们存放道具化妆用的地方,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后台。因为听戏的人身份更为尊贵,所以这座戏楼主体建筑是坐南朝北的,听戏的地方是坐北朝南的,感觉就像是反过来一样。”
在德和园戏楼的正面,舒乃光给同学介绍了戏楼里的升降机关,还介绍了戏楼扩音的秘密:“它下面就像个中空的箱子,木箱在声波作用下发生共振,所以整个戏台下面这种中空的效果就跟混响音箱一样。
除了介绍戏楼建筑特色,由于扮戏楼里正在举办“锦色——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展”,同学们在观展后还亲身体验彩画涂色。
第四站颐和园博物馆看展览
颐和园博物馆正在进行“形意万千——汉字文化大观展”,学生们在这里了解了汉字文化和汉字发展历程,随后在科普讲师董艳蕾的指导下,参与了“刻印时光——活字印刷术”体验活动。
第五站仁寿殿前看古树
同学们来到颐和园东宫门,讲解老师说道这里是颐和园的正门。以前的时候帝后每回来到颐和园都从东宫门进来,然后沿着这条路通过这道门,这个叫仁寿门,进去以后进到了仁寿殿。仁寿殿是整个颐和园里最重要的一个场所,这个地方的树木栽植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除了介绍这些树木的树种以外,颐和园园林科技科的赵晓燕科长还给孩子们介绍了这些古树的布局。中间是松树,两边是槐树和楸树。“松树是百树之王,槐树和楸树在古代则是官员的指代。由于仁寿殿的作用,所以这里的设置非常讲究等级,而这些树木的安排也有了这样的隐意。”
同时,这里的古树也记载着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屈辱历史。赵老师指着一棵树上的伤疤告诉同学们,这条伤疤就是1860年英法联军留下的。
第六站景福阁修缮体验
刚一来到景福阁,同学们发现这里正在修缮,没有对外开放。而这也给了孩子们一个近距离接触古建修缮过程的机会。在活动中,古建工程科的高级工程师朱伊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古建修缮的知识。
她说:“古建筑的基底层处理我们叫做地仗工艺,它是中国古代匠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的一套非常系统、完整和科学的工艺体系。景福阁是始建于乾隆年间的,我们正对它进行一个系统的修缮……”
第七站益寿堂接受红色教育
益寿堂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一个重要落脚点,现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大使舒乃光带着孩子们参观了这里举办的“古都春晓——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颐和园专题展览”,随后在益寿堂小院的紫藤架下,孩子们还跟科普讲师学习了知春亭的结构以及古代榫卯技术。
第八站颐和讲堂看科普短剧
十七孔桥的“金光穿洞”早已经是“网红”了,但这个自然现象怎么形成的呢?颐和园的工作人员为此还编了一个科普短剧来解释这一自然现象。
在颐和园的“颐和讲堂”,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欣赏了这则短剧。看着叔叔阿姨的“夸张”表演,孩子们乐得前仰后合。
“我是第一次来颐和园呢。”一位同学说自己家住房山,能痛痛快快到颐和园玩一天的机会不多,更何况在玩中还能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以后我还想来爬爬万寿山呢。”文/本报记者郭佳实习生虎巾杰
摄影/本报记者王晓溪
统筹/满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6个53
关注
主题数839
26岁博士放弃北京户口回山东老家,发现国内埋藏最深金矿体
阅读 7766
包工头“偷拍张家慧打麻将”敲诈案一审宣判:被告人无罪
阅读 5199
25岁男演员突发心梗去世,与杨紫、范丞丞合拍的新剧尚未杀青
阅读 4412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