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马斯克,科技与狠活第一人!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马斯克,科技与狠活第一人!
[ 复制链接 ]
啵啵小奥特
2022-10-11 00:22:54
这个长假,马斯克有点忙。
北京时间10月1日,特斯拉在美国加州帕罗奥图举办2022 AI Day活动。万众瞩目之下,随着舞台装置门打开,代号擎天柱的特斯拉机器人原型缓步上台,向现场的观众挥手,还模仿了一段马斯克的尬舞,生动上演科技与狠活。
10月4日,擎天柱的热搜座位还没捂热,马斯克突然在网上发表了所谓停止俄乌冲突的“和平计划”,引来包括泽连斯基在内的乌克兰官方猛烈抨击。在推文发布一小时后,乌克兰驻德大使梅尔尼克对他表达了措辞异常强烈的回复:“滚”!
与此同时,美股10月迎来开门红。10月3日,美国三大股指全线大涨,但特斯拉股价逆市大跌8.6%,创近四个月最大单日跌幅,单日市值蒸发逾5000亿元人民币。
10月5日,据路透社报道,马斯克提议继续以他最初提出的4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推特。突然的变卦瞬间改写了剧情,美股闻风而动。社交媒体巨头推特截至收盘,报收52美元,日内大涨达22.24%,其总市值达到398亿美元。
印象中,上一位能如此任性地一条推特、一次变卦就搅动世界金融市场的,还是特朗普。
但政客的事业生涯有限,科技狂人马斯克的彪悍传奇人生,依然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1
硅谷钢铁侠的彪悍传奇人生
替人类仰望星空
1971年,马斯克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南非家庭。
生父是英荷混血,在30岁之前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坐拥百万财富;母亲则是一名加拿大模特、演说家,兼职作家、营养师。
12岁,马斯克便以自主设计研发的一款电子游戏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21岁,依靠奖学金转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经济学,后又拿到物理学学位;1995年,24岁的马斯克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材料科学和应用物理博士课程,但在入学后的第二天,他决定离开学校,开始创业。
家里有矿、多国混血、三国国籍、名校双学位、天才弃学……到此,是爽文剧情。
爽文写不出的,才是马斯克后来的开挂人生——
创办美国版“支付宝”,并亲手卖了它;把发射火箭的成本“李佳琦式”地打了下来,并它们统统收回来;“星链计划”一步步霸占鲸吞地球几乎全部有价值的中低卫星轨道;造出世界上最酷的电动车,向全世界公开专利,并“不务正业”地玩起人工智能;建立Neuralink Corp.公司,尝试连接人脑与计算机……
马斯克的每一个行业抉择,每一次科技进军,似乎都像人类进化过程中狂飙突进的一步。
其中最引人遐想的,或许就是Space X的火星移民项目。
马斯克在年少时就有一个梦想:在火星上种一朵玫瑰。
这宇宙级别的浪漫,就是Space X诞生的原因。
痴迷太空的马斯克曾经满怀期待地在NASA官网搜寻火星探索的项目,但结果却大失所望。彼时,已是亿万富翁的他萌生了“我行我上”的念头。
马斯克担心人类已经在蝇营狗苟的日常生活中盘桓过久,丧失了探索未知太空的雄心壮志,所以按照他的个性,人类应该做而没有人做的伟大事业,舍我其谁。
毋庸置疑,如果要在我们这个平行宇宙选出一位“钢铁侠”,马斯克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不仅仅是因为他足够富有,或是走在人类科技的最前沿,更在于他以一己之力突破了国家、种族、阶级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放飞想象力,为人类突破位置的边界。而这种突破,并不是为了一国一地一个政权一家公司的私利,而是为了人类最纯真的梦想。
2
爽文男主也在用行动阐释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但是,正如每位超级英雄都有灰暗的过去,马斯克虽然家境殷实,但爱折腾的他注定无法享受一帆风顺的人生,甚至多次把自己逼到破产边缘;时至今日,也还不断有质疑和猛烈的批判将矛头对准这位现实版的托尼·史塔克。
马斯克从不甘示弱,他有时确实会夸下无法实现的海口,但更多时候,比如这一次,他用实际行动阐释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超级英雄法则。
梦想谁都有,但是埋头苦干是时代的稀缺品。马斯克他实干了,九死一生地干了,用有限的一生干了好多事情。
最近一次,马斯克用实干打肿所有质疑者脸的例子,便是10月1日的特斯拉AI day。
自从去年马斯克宣布特斯拉要研究AI以来,机器人赛道就成为A股最火的板块之一。
资本相信,人形机器人赛道就像当年押宝“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是一个未来的大风口。
但其实,人形机器人的研发领域早已有珠玉在前。
Atlas人形机器人
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发的Atlas人形机器人,身高近1.5米,体重近75千克,像人一样有头部、躯干和四肢,“双眼”是两个立体传感器,它由液压驱动,拥有强大的负载能力,能够完成后空翻、跳跃等高难度动作。
仿人机器人ASIMO
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研制的仿人机器人ASIMO拥有灵活的手指和类人的行动能力,能够完成开水瓶、倒水等精细动作。而且,这还是世纪初的事情。
但是,当人工智能、机械制造、芯片、网络、电池等机器人相关产业链技术越来越发达,看起来越来越接近“奇点”的时候,像波士顿动力这样的公司却几经转手,而ASIMO也逐渐被时代淘汰。
为什么?
因为,在一般资本眼里,人形机器人几乎看不到盈利的可能。
但是,马斯克还是看到了。
或者说,他愿意去看,用另一种更远大的视野去看。
哪怕Atlas和ASIMO经历了它们的辉煌与衰落,马斯克还是带着他的Tesla Bot Optimus来了。
只不过,这款被寄予厚望的机器人,并没有展现出更多的过人之处——从直观上来看,它没有跑酷,也没有翻跟头,甚至还没有安装外壳。
但需要注意的是,Tesla Bot Optimus是一台仅开发了6-8个月的工程样机。
尽管如此,其中诸多细节已经让人耳目一新。
从外观与运动能力来看,Optimus的关节采用类人设计,并搭配算法进行力控;Optimus的机械手有6个执行器和11个自由度,搭载了能够驱动手指并进行感知的触觉传感器,能够抓起20磅的包,并可以使用工具。
但既然是人工智能,Optimus真正的亮点自然在于“智能”,这也是与特斯拉作为全球智能电动车龙头的业务相串联之处。
首先,Optimus的视觉深度学习模型与特斯拉电车师出同门。
视觉深度学习模型应用了特斯拉的激光雷达、神经网络架构、AI算法等领先技术,这些技术在未来与Optimus的结合可谓前途无量。
AI Day的短片中,就已经展示了Optimus的浇花和搬运物品场景,其中就有视觉分割等视觉深度学习模型的演示。
其次,特斯拉拥有强大的Dojo神经网络处理单元和Dojo超级计算机。
早在 2021 年特斯拉AI Day上,特斯拉就已经公布了Dojo。
通俗地说,可以把Dojo理解为一个特斯拉自己定制超级计算平台。在特斯拉自研D1芯片的加持下,只需四个Dojo机柜就能取代由4000个GPU组成的72个GPU机架。
最直观地讲,Dojo从字面意义上实现了“事半功倍”。
而特斯拉惊人的迭代开发速度,不免引人遐想——电驱型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究竟有多么无限的可能。
如果以上种种偏于专业晦涩,不够激动人心,那么马斯克宣布该产品未来售价将在2万美元左右——十来万人民币就真的能搞到一台智能机器人!这确实是曾经小学作文中“未来的世界”梦想的场景。
而早在20年前,马斯克就立下了自己的梦想:可持续发展能源、互联网、太空探索、人工智能、人类遗传学。
他说:“我们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可是我还是要坚持最初的理想。”
马斯克仍然在用自己的梦想和热情,不断挑战科技与商业的边界。
3
中国或许不需要马斯克
但需要马斯克的大脑
造神,并不会带来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但辽阔的思想会,也只有辽阔的思想会。
马斯克的成功不可复制,但是他的远见、野心、格局,他的创造性思维,他敢为人先的态度、不断求索的精神,或许对各种社会与制度都有着启发意义,值得企业与个人借鉴学习。
或许会有人称他为骗子、妄人、叛国者、邪恶资本家,但是似乎很少有人把“土豪”这样的帽子戴着马斯克的头上。
马斯克或许是疯狂的,但他从来不愚蠢,而且,在他的身上,有一种孩童般的天真。
在信用卡已经养成了用户消费习惯的社会,个人信誉与信用卡已然捆绑,你敢不敢投资做网络支付?马斯克敢。
项目大获成功,引领一代风潮,跻身亿万富豪,你还敢不敢投身到汽车这个早已是夕阳产业的传统领域?马斯克敢。
当你用技术颠覆了汽车市场,建立了新的行业规范和开发模式,你已是众星拱月的科技霸主、富豪榜上的新贵,你敢不敢投身到天马行空的太空行业?马斯克敢。
投身太空行业,但发射火箭就等于烧钱,几百万、几千万的美金只换来一场烟花秀,你能不能扛住压力,笑着说:炸得好,我们取得了要的数据?马斯克敢。
这不只是勇敢。
如果勇敢成功一次,那或许是一腔孤勇的幸运;但每一次勇敢都卓有成效、推动乃至改变整个行业的发展,我们把这种勇敢称为远见和魄力。
作为马斯克最知名的“信徒”之一,雷军直言:“他做的事,我们想都不敢想。”
但是雷军说谎了,他不仅想了,而且也做了。
2022年8月11日晚,小米预热多时的“2022年雷军年度演讲兼秋季新品发布会”在线上召开。作为发布会的重头戏,人形智能机器人CyberOne一登场就引爆全场。
“雷斯克”似乎也在以自己的行动回应那个问题:
中国会有马斯克吗?
在2019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二马会谈(马云&马斯克)已经为这个问题埋下了草蛇灰线。
在会议上,当马斯克畅想未来科技、人工智能,马云却直言对他的科技愿景十分惊讶:“我不是搞高科技的人,我是讲生活的,我觉得 AI 能够给全世界,给社会打开一个新的篇章,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自己,而不是完全理解外部的世界。”
与会结束,有批评觉得马云“格局小了”。
更有批评的声音说:“一个把目光看向太空,一个把目光看向菜篮子。”
但,真是如此吗?不一定。
就像曾有影评将《流浪地球》与西方科幻片对比:中国人是把地球带走,而美国人是换个地方继续生活,这背后,是中美文化的差异;将它类比在商业与技术上则要复杂得多,这背后更有历史、国力、工业结构、政策环境、国民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中国或许不需要马斯克,但中国一定需要马斯克的大脑。
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速铁路、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为国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生活,常引得海外邦邻投来羡艳目光。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共享单车的巨型坟墓堆积在大城市的角落,要看到人民日报也曾锐评互联网大厂下场卖菜:“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
我们也应看到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追梦者,在一次次探寻现有技术的痛点,利用颠覆性的思维一遍遍追求突破,将复杂的物理概念与商业计划相结合,为全球无数的科技型企业树立了一个依靠技术突破站上巅峰的标杆。
在纪录片《回到太空》的结尾,马斯克说:
“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进步并不是必然的,当人们认为技术会自动改进时,那他们就错了,技术不会自动改进,如果你看看像古埃及这样的伟大文明,看到他们之前能够建造金字塔,但他们现在忘记了如何去做,还有罗马,他们之前建造了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沟渠,但他们忘记如何去做了。”
“1969年,我们能够把人送上月球,然后我们忘记如何去做了,机会之窗现在敞开着,但我们不能指望它能敞开很久,我们需要趁那扇窗还开着的时候好好加以利用。”
虽然这段话是建立在技术的角度上,可却同样精准凌厉地点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运动态势,更警醒着我们当下所处的位置。
线性进步可能是一种幻像,人类也可能一遍一遍地回到重蹈覆辙的十字路口。
但是就像奥斯卡·王尔德所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总有人仰望星空。”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在个人际遇的分岔路,或许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但是保持孩童般的想象力、不灭的激情与创造的勇气,会让我们与头顶璀璨的星空更近一步。
本文作者:万户
版式设计:而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社会新闻」
啵啵小奥特
关注
主题数81
零跑汽车靠老头乐硬刚特斯拉!最敢吹的中国车企,亏惨48亿 ...
阅读 2948
28.86 万起,问界 M5 EV 正式上市,对标特斯拉底气何在? ...
阅读 2894
美国证交会要调查马斯克?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总监证词曝光:视频是制作出来 ...
阅读 2714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