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特斯拉的喜悦与烦恼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特斯拉的喜悦与烦恼
[ 复制链接 ]
冰下的火圆
2022-10-24 22:02:44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价值研究所
万众期待中,特斯拉奉上了2022财年Q3财报。
乍一看,该季度营收创纪录、利润翻了整整一倍,交付量也实现环比、同比双增长,各项数据欣欣向荣,可以说是一份相当靓丽的成绩单。然而,华尔街的大鳄们不是这么看。盘后发布财报后,特斯拉股价一路震荡下行一度跌逾7%,截止发稿时略微收窄至6.35%。
各项数据全面上涨,资本市场对特斯拉究竟有什么不满?
预期太高,是主要原因。在马斯克画下的大饼面前,特斯拉的增长速度还是稍显逊色。而且外界最关注的似乎并不是眼下的收益,而是长期的增长——尤其是德州的新工厂、柏林超级工厂的产能前景。
投入大量资金、技术和人员建厂,特斯拉自然也希望产能能够更上一层楼。只可惜,现实远没有梦想那么美好。
营收创纪录、利润翻一番,但特斯拉还有隐忧
平心而论,特斯拉三季度财报存在不少亮点。
首先看营收的情况。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Q3总营收为214.54亿美元,同比增长55.95%。
需要知道的是,这是特斯拉单季营收首次迈过200亿美元大关,创下了历史新高。
从增长角度看,三季度的同比增速也超过二季度的41.61%,和去年同期的56.85%不相上下。
再看利润端,净利润的增速同样令人瞩目。三季度,特斯拉归母净利润为32.92亿美元,同比增长103%,超过今年二季度的97.55%。
对比历史数据,这是特斯拉历史第二好成绩,仅次于今年一季度的33.13亿美元。
除了营收和利润外,财报里还透露了几个重要规划:一是电动卡车Semi预计在今年12月开始交付,目前已做好长期扩产规划;二是正在研发下一代更便宜的汽车平台,下一代车型的成本将下降至Model 3的一半。
然而,正如文章开头所言,市场对这份亮点颇多的成绩单并不满意,盘后急挫的股价就是最好的证据。
不满意的点在哪里?
市场预期和现实之间存在落差是关键。
根据Refinitiv的统计,华尔街分析师对特斯拉三季度的营收预期为219.6亿美元,高于财报公布的214.54亿美元。32.92亿美元的净利润倒是高于分析师预期的32亿美元,但三季度汽车业务毛利率仅为27.9%不及市场预期,且低于去年同期的30.5%。
营收不及预期,和“卖碳”收入下降有很大关系。
财报显示,特斯拉三季度通过出售碳排放信用额度获得2.86亿美元,是近四个季度的最低水平,环比下降17%。
至于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因为成本上升。
然而,受疫情影响,本土供应链变得不稳定,部分供应商无法保证供货,车企只能延长采购半径,承受更高的运输、采购成本。特斯拉也在财报中承认,运费上涨对其成本造成了很大影响,甚至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当然,比起营收、毛利,市场最大的不满是交付量。
下一阶段拼什么?除了产能,还是产能
为了实现马斯克在2月提出的50%增产目标,特斯拉作出了不少努力,投资建厂、扩充产能。
其中,被特斯拉寄予厚望的工厂有三个:德州奥斯汀超级工厂、柏林超级工厂和上海超级工厂新生产线。
当然,即便一切属实,这块新地皮和新产线也属于中长期规划,不会对特斯拉年内的交付量提供实际帮助。
有鉴于此,特斯拉也不断对现有产线进行改造,用尽一切办法提高短期产能。
然而,特斯拉的无奈在于,德州和柏林工厂的表现远不及预期。
柏林工厂这边,最大的问题是4680电池产能告急。
在柏林超级工厂尚未投产之时,媒体就迫不及待曝光了一份内部规划图,并推断出该工厂的一个重要使命——生产4680电池。
在2020年发布的4680电池,堪称特斯拉压缩成本、提高产能的“核武器”:成本较上一代电池下降14%,续航里程、输出功率却全面提升,而且还无需安装、焊接极耳,从成本、性能到生产效率都全面升级。
可以说,马斯克年初制定的50%增产目标,也是建立在柏林超级工厂产能全面爆发和4680电池实现量产的基础上的。
但事实是,德国当地环保组织的抗议、席卷欧洲大陆的能源危机还有并不完善的电机干法工艺,都让4680迟迟无法迈过量产关。
至于今年4月刚刚投产的德州奥斯汀工厂,其产能同样受到4680电池供应影响。根据特斯拉的规划,德州工厂的两条主生产线分别用于生产打造4680电池的Model Y和待发布的电动皮卡车型,Model Y单一车型产能目标为50万辆/年,且该工厂同样有一条电池产线。
但由于柏林超级工厂的4680电池产能有限且生产工艺存在难点,电动皮卡又尚未进入全面量产阶段,德州工厂目前的处境相当尴尬,有力无处使。
官方数据显示,上海超级工厂目前的年产能已经超过75万辆,超过加州工厂的65万辆,是特斯拉产能最高的工厂。如果传闻中的扩产计划能顺利实施,上海超级工厂的年产能有望突破110万辆。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特斯拉的产能规划、超级工厂的生产流程和技术含量,依然领先同行一大截。虽然如今产能爬坡不顺利,但前景绝对值得期待。
反倒是国内的一众造车新势力,在产能环节还需要好好向特斯拉取经。
对于特斯拉这个霸主,国内一众造车新势力态度十分纠结。
它们一方面视特斯拉为标杆和追赶目标,一方面又不愿背上“特斯拉模仿者”的标签,甚至时常对老大哥放狠话。
10月初在德国柏林举行的蔚来NIO Berlin 2022活动上,李斌就谈到了蔚来和特斯拉两家车企的差别,并贡献了不少经典言论:
然而,比起口头上的较劲,营收、利润、交付量、股价等硬指标,更能体现国内造车新势力和特斯拉之间的差距。
截止周四港股收盘时,蔚来股价日内最高跌超10%,收跌7.07%,定格在86.1港元。1457亿的收盘市值,较巅峰期下滑接近80%。
上半年产能大滑坡的理想和亏损最严重的小鹏,处境同样糟糕。近三个月,理想市值蒸发1700亿港元,较高峰期跌去50%;在10月19日暴跌9%后,小鹏的市值更是较巅峰期跌去近90%……
在李斌的口中,特斯拉的优势在技术和生产,蔚来也有自己的独特优点:服务。不过消费者早就用钱包投票,敲碎李斌的美梦。
事实上,特斯拉也经历过长期间的产能噩梦。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马斯克坚定了兴建超级工厂、全方位改革生产流程的决心。
在2016年初代Model 3开放预订的时候,马斯克提出对工厂进行自动化改革,让“工厂升级为超级工厂”。这一激进的计划不仅受到竞争对手和媒体的嘲笑,也诱发了内部巨大争议。
据洞见数据研究院统计,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共有数十位特斯拉高管主动离职或被解雇,其中包括主管生产的副总裁Greg Reichow、产品技术副总裁Rich Heley和工程高级副总裁Doug Field等核心人物。马斯克在日后的采访中表示,他并不后悔这个决定,而且“必须这么做”。
特斯拉
教给“蔚小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新能源车终究是实体消费品,产能和交付量是硬实力的象征
。产能提不上去,其他附加服务的价值就无从谈起。
和特斯拉相比,“蔚小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战略上的问题:
或是对产能重视程度不够,或是未能协调好提升产能、研发新车型等各项事务以至于力有不逮。
理想在今年终于告别一款车型打江山的时代,相继推出L9和L8,却也给生产线带来了沉重压力。价值研究所在此前的报道中就谈到,理想L9和L8发布时间间隔太短,并宣布用L8彻底取代理想ONE,给生产线的转换、产能爬坡都带来了很大压力。
无独有偶,蔚来和小鹏同样将更多精力放在新车型的研发上面。在供应链危机、芯片荒余波未平之际,特斯拉一早就宣布将2022年定义为“产能爆发之年”并明确表示不会推出新车型,似乎是更明智的选择。
但能不能从中学到精髓,就轮不到外人控制了。
写在最后
“蔚小理”可能还在对标特斯拉,但马斯克早就将目光瞄准更强大的对手。
在10月19日的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谈到了特斯拉的市值预期。
“我们的市值不仅可以远远超过苹果,还有可能超过苹果和沙特阿美的总和。”
当然,马斯克这番话如无意外再次遭到群嘲。
截至发稿时,苹果市值为2.31万亿美元,沙特阿美总市值2.1万亿美元,分别是市值排名全球第一和第二的上市企业。而特斯拉的市值,还徘徊在6900亿美元左右,不及苹果或沙特阿美的三分之一。
从产能到市值,马斯克保留了画大饼的祖传技能,也展示了其自信到有些狂傲的性格。只不过,特斯拉谈超越苹果、沙特阿美还为时尚早,在实现全球市值第一的梦想之前,马斯克不如先想想怎么实现增产目标。
对于“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来说也一样,只有产能顺利爬坡,后面的一系列扩张大计才有意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冰下的火圆
关注
主题数34
男子开特斯拉返乡堵到没电叫拖车,让电动车少些“爹味” ...
阅读 3554
马斯克卖出至少1950万股特斯拉股票 价值39.5亿美元
阅读 2793
前瞻:女篮战法国全线占优 或28年后重返世界杯4强
阅读 2281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