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行业趋势」
›
「LED行业信息」
›
中国制造十年进化论|无锡:太湖明珠如何让“芯火”燎原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中国制造十年进化论|无锡:太湖明珠如何让“芯火”燎原 ...
[ 复制链接 ]
123458039
2022-11-17 12:31:42
1960年8月,在无锡北塘区棉花巷诞生了一家江南无线电器材厂。
位于棉花巷的国营江南无线电器材厂老厂区 来源:受访者提供
当时,整个国内半导体工业相较薄弱。作为地方区办小厂,江南无线电器材厂新生两年,就受制于设备、材料供应、销售受阻等因素,面临关门窘境。
1962年7月,江苏省委领导前来工厂视察,曾说:“生产高、精、尖产品和代表发展方向的企业,不能一概撤掉,如果撤掉了今后再建就更困难了。”这一番话,给了大家将工厂办下去的决心。
彼时看似濒临倒闭的“小工厂”,正是日后无锡集成电路领军企业华晶和华润微的前身,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史上最早的一抹身影。
无锡风光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放眼无锡,这座“太湖明珠”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同时北倚长江,南滨太湖,坐拥惠山,交通便利。在自然与人文历史“软实力”背后,
无锡也是硬核的制造业重镇
。它不仅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重要发源地。
“说它(无锡)是我国集成电路黄埔军校也不过分,具有很长历史,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基地。”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魏少军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道。
过去10年来,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营收从2012年的516.2亿元增至2021年的1783.05亿元。如今,这座城市已成为
全国少有、产业链布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稳居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一方阵
。这些成就离不开无锡产业的多年沉淀,以及产业人“芯火”相传的精神。
从“棉花巷小厂”到产业集聚地
尽管江南无线电器材厂几经变迁、更名,但给当地产业人留下最深刻印象、最响当当的名字还是“
华晶
”。
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江南无线电器材厂,1963年被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收归国有,更名为国营江南无线电器材厂(即国营第742厂)。
“742厂是国内半导体南方基地,当时承接了很多国家工程,像‘六五’‘七五’期间的工程。”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华润微,688396.SH)董事、财务总监兼董秘吴国屹向澎湃新闻讲述道。
1968年底,国营江南无线电器材厂搬迁至大王基,图为厂区鸟瞰。 来源:受访者提供
742厂发展过程中最值得一提的工程,当属我国首条成套集成电路引进线。
“我国1978年引进这条线,是为了配套发展我国彩色电视机市场。项目最终落户在江苏无锡,并且引进线的建设、运行后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办公室副主任翁明明说道。
翁明明表示,正因为“引进线”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项目在无锡周边、以及江苏省和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生态。“1989年,国家决定成立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协调产业之间的分工、价格,以及同质化竞争等内容。这是比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成立还早的全国性专业化协会。”
同年,在742厂几经合并、重组后,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下称华晶)成立。
“上世纪90年代,华晶承接了908工程。工程的实施,为国家培养和锻炼了大批集成电路的专业人才,探索了我国微电子工业发展的道路,也为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产业基础。”吴国屹谈道,“
无锡半导体产业能有今天,跟当时的华晶是分不开的。
”
据江苏省行业半导体协会统计,目前仍有百余位“华晶”人奋斗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重要岗位,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宏力、长电科技等。
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芯朋微,688508.SH)董事长张立新自1988年毕业后进入华晶,参与了908工程。该工程是我国第一次发起对集成电路产业大规模、先进水平的集中冲击,核心是建成一条月产1.2万片、6英寸、0.8~1.0微米的芯片生产线。工程自1990年提出设想至验收,历经8年。曾有人评价,该工程“投产即落后”。
“908工程前是计划经济,产业由国家项目主导,华晶当时发展较好,是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的一面旗帜。”张立新说,工程恰逢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年代。因为工厂设备等大量固定资产折旧较大,加上投资不足、银行贷款利息,所以很容易财务亏损。“项目从规划到建设周期较长,当时全球集成电路发展速度非常快,包括加工价格、圆片价格都有很大变化,所以与市场脱节较大。工程建成后,公司经营相对困难。”
多位产业人强调,908工程单从经济投资上看并不成功,但从整体社会效益来看,是成功的。“因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培养了大批人才,像后来在上海实施909工程,很多是原来华晶的人才。我们觉得华晶就像黄埔军校,将人才输送到行业各个地方。908项目资产,后来也成为华润微起始的一块核心资产。”2002年,华晶融入华润集团,华润微正式成立。
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总部 来源:华润微电子
此后,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几经沉淀,经历过发展放缓,但始终位居第一梯队。
依太湖而“立”的设计中心
华晶给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近10年发展留下的“无形财富”,主要体现在人才积累和产业集聚效应。
“滨湖区是原来908工程的所在地。”吴国屹表示,华润微目前的“老厂”正位于此地。
“滨湖区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地区之一,”翁明明说道,“当年华晶的发展就是在这个区域。”他提及,目前从华晶出来的很多人依旧从事集成电路行业,“其中也有许多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滨湖区有较强的集成电路设计水平这一特点与此也有一定关系。”
滨湖区的设计特色还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该区位于无锡市西南部,依太湖而立,紧靠蠡湖。出于风景区的环保政策要求,近年滨湖区更聚焦设计环节,不仅建立了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还集聚起一批较为成熟的设计企业,包括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卓胜微,300782.SZ)、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等。
“中心从2013年底投入使用,建造之初是以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的科技型园区定位。”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主任陈浩说道,“园区至今有超150家企业,大部分是集成电路设计类企业。园区定位因地理环境制约,而设计企业轻资产,主要投入为人力和研发成本,写字楼就能满足企业要求。”
规模方面,陈浩表示,整个园区企业产值去年达到65亿元,今年估计80亿元左右。“近几年,尤其是2018年后,园区从企业数量到产值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20%,企业种类在不断完善。”
位于滨湖区的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王蕙蓉 摄
魏少军认为,生态环境是无锡吸引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滨湖区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从自然环境来说,这是非常好的办公地点。从这栋楼的22层看出去,对面就是无锡著名的蠡湖风景区。”中科芯副总经理明雪飞说道。目前,中科芯主要从事CPU等高性能处理计算芯片设计。“这些年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非常重视,无论在地方、国家层面都有很多政策,包括无锡的太湖人才计划、江苏省的‘333人才’培养计划。滨湖区的办公条件也吸引了很多人才。”
落户在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中科芯。王蕙蓉 摄
明雪飞表示,无锡这座城市既有集成电路的设计,还有掩模(MASK)、制造,以及后续的封装和测试。“无锡整个产业链条非常完整,可以说其他城市没有这么全的产业链条,因此这边的人才综合素质会比较全面。集成电路又是一个分工很具体、互相之间联系很密切的行业,所以这是无锡在人才方面的一个优势。”
“同时,因为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地方政府包括科技局、工信局等相关领导在制定集成电路政策的时候,会比较务实,比较符合企业的需要。不管是做设计的企业,还是做封装或测试的,都能在无锡这座城市找到适合的引导政策。”除了完整的产业链和政策扶持优势,明雪飞还认为,近年滨湖区乃至无锡产业整体发展还得益于区位优势。“长三角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最发达的区域,无锡位于相对比较居中的位置,交通便利,去长三角任一城市都比较方便。”他表示,这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尤其重要。
作为产业链中最终的甲方,设计企业需要寻找制造、掩模、封装等公司,“很难想象我们穿越大半个中国去谈业务,但无锡很便利,我们可能花一个小时就可以到加工厂,可以去谈合同。产品出了什么问题,工程师可能当天就可以往返、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区位优势是一个很好的便利条件。”明雪飞说道。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制造与设计重区
在设计方面,与滨湖区齐名的还有无锡高新区。
“高新区制造板块比较集中,设计板块也不错,有芯朋微、力芯微(688601.SH)等上市公司。”芯谋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景昕说道。
高新区位于无锡市东南部,西接滨湖区,制造业工厂林立,其中包括SK海力士、华虹、华润微等龙头制造企业的大型工厂。作为产业重点集聚区,该地区集中了无锡近80%集成电路企业和70%产出。
记者探访园区时发现,华润微位于滨湖区的厂区稍显老旧、多为办公楼,位于高新区的厂区则坐拥不少大型制造设备。“滨湖区的是老厂,高新区则是新厂,公司后来的8英寸生产线、华润安盛的封装生产线也都在高新区。”吴国屹说,“从产品设计到掩模板的制造,从晶圆代工到封装测试,在整个华晶到华润微的发展过程中,实际上都有布局。正是这些布局造就了目前华润微的整体业务结构,主要分为产品板块和制造板块两大板块。”
他表示,公司近10年发展,也离不开公司的重点项目推进。2008年投产的8英寸生产线项目、2017年收购重庆中航微电子、2020年登陆科创板均推动了华润微稳步前进。“未来,公司还会聚焦功率半导体跟智能传感器,继续以IDM(垂直整合制造)全产业链模式为核心,打造一个国内IDM龙头。”
除了龙头企业引领,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相关基地接连涌现,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
“较早的有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无锡)产业化基地、国家微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18年还评下来了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无锡市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立明介绍道,“其他还有园区企业‘华进半导体’组建的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以及2020年获批商务部国家集成电路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12年,在国家重大专项办公室和无锡市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简称华进半导体),是由中科院微电子所联合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深南电路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组建的一家企业化运作的研发中心。
陈立明表示,前述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同样担负着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任。
国家“芯火”双创基地。王蕙蓉 摄
高新区的发展可以说是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
“过去10年,我认为无锡最有特点的一个地方是它的产业聚集效应非常强。”吴国屹说道,“你可以看到无锡这个地方虽然不大,但是聚集了上下游企业,形成了成熟的产业生态。一方面得益于我们以前华晶的产业基础,包括对于人才的培养,另外一方面华润微凭借技术优势服务了很多设计公司,支持其快速成长。当然,近年无锡(高新区)又引进了华虹或是海力士以制造为主的一些企业,对于产品、公司的支撑力度会更强。”
无锡集电产业另一面“旗帜”:一流的封测业
从上游的芯片设计到中游的晶圆制造,无锡下游的封测业也不容小觑,可谓是其集成电路产业中的另一面“旗帜”。
在无锡县级市江阴,以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电科技,600584.SH)为龙头企业带领的封测业跻身全国一流。
“目前,我们正在规划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园。”江阴高新区工业科科长许海晨表示,高新区内现有全球第三大封测企业长电科技及盛合晶微半导体(江阴)有限公司、江阴新杰科技有限公司等集成电路企业。不少集成电路企业与长电科技渊源颇深,其中不乏为长电科技做配套的企业,也有从长电科技走出来、自主创立的企业。例如专注封测设计的天芯电子,正由多位长电科技老员工创立。
位于江阴的封测龙头企业长电科技。王蕙蓉 摄
长电科技原CEO王新潮与公司相伴30余年,是带领长电科技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人物。1999年,34岁的王新潮临危受命进入长电科技前身江阴晶体管厂,引领公司一步步走向全球封测领先企业。2003年,长电科技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我国首家半导体封装上市公司。
“我进入长电科技工作的时候,公司刚上市没多久,还是以传统、中低端的封装多一点,”天芯电子工程主管王春华说道,“当时最新的封装技术来自长电先进,这是长电科技上市后与新加坡一家公司合资成立的新公司。其中,由新加坡公司提供技术专利。”王春华在集成电路产业从业17年,在长电科技工作经历约8年。他表示,当时王新潮带领公司一直想往更高阶的封测技术发展。
目标越高,野心越大。2015年,长电科技引入中芯国际(0981.HK,688981.SH)、大基金等资本力量,以7.8亿美元完成了对全球第四大芯片封测厂商星科金朋的“蛇吞象”收购。这场收购极大拉升了长电科技的技术水平,推动其走向世界。两年后,长电科技位列全球封装测试企业第三名,并保持至今。随着新资本注入后,新潮集团逐步退出长电科技,转向投资领域。
2020年,江阴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管委会、江苏新潮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投资建设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据中心科研管理张岩介绍,目前有十余家集成电路企业入驻,一半以上企业专注芯片设计。
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王蕙蓉 摄
“江阴集成电路还是以封测为主,现在逐步向两头延伸:一头是集成电路设计,另一头是智能装备。”许海晨说道。
对于近10年发展,一位江阴政府人士评价道,“江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迎来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期。国家与地方重视,资本也愿意往这个方向投,是遇到了一个黄金时期。”
前述人士表示,“无锡在集成电路的发展目标比较明确,行动也比较坚定。从规划纲要到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以及每年举办的一些集成电路招商活动,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加上主要领导也非常重视,举全市之力,亲自招商引商,使得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氛围。”
从多年沉淀到“遍地开花”的产业高地
不少产业人向澎湃新闻记者提及,近年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逐渐完备,呈现“遍地开花”的景象。从西南部滨湖区到东南部高新区,再到北侧江阴、南侧宜兴等地,均在产业链中形成特色。
“差异化”是魏少军教授在展望无锡集成电路产业未来发展所提出的关键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发展半导体、发展集成电路。问题在于,我们无锡能不能抓住现在已有的优势和机会,做到更差异化,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魏少军评价,无锡是全国少有的、具有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城市,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配套材料和支撑服务等领域。
过往10年间,无锡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产业强市”战略为引领,率先实施链长制,将集成电路重点产业链与市领导挂钩,并不断发扬地域优势。
回顾无锡整个集成电路产业10年发展,“产业集聚”“扎实”“稳步前进”“百花齐放”是前述不少产业人给出的凝练回答。“其实做集成电路,还是需要人沉下心来去长时间钻研一些事情的。”并非在无锡土生土长的产业人明雪飞在采访中,也多次提及无锡产业人务实的一面。
集成电路产业也可以说是无锡制造业发展中浓墨重彩的“缩影”。“芯火”正如蠡湖之光,在这座“太湖明珠”生生不息,熠熠生辉。
位于太湖大道西段的蠡湖之光日落景观。王蕙蓉 摄
2012年至2021年,无锡规上工业总产值从当初的14499.7亿元,到实现首破2万亿大关,达到21376.4亿元。
2021年,无锡人均GDP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1.6%,千亿级产业集群增至10个。在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中,无锡就有25家企业入围,占到江苏省入围数(58 家)的 43.1%,位列全省第一。
今年,无锡提出构建“465”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4大地标产业,发展壮大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服装、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6大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5个未来产业。
无锡作为制造业重镇名副其实,其中离不开政策的大力引导、产业人的深耕精神,以及这座城市欣欣向荣的制造业氛围。一位年纪约在40岁左右的出租车师傅向记者谈及,他儿时就在家附近纺织厂门口玩耍、长大。谈及无锡的制造业分布,他熟稔于心、侃侃而谈,脸上带有自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123458039
关注
主题数83
美光将斥巨资在美建芯片厂
阅读 3065
iPhone也卖不动了,这家芯片制造巨头遭砍单五成
阅读 2871
恒生科指盘中暴涨逾5%!A股超3300只股飘红,千亿有色巨头一度冲涨停,这只 ...
阅读 2562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