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行业趋势」
›
「激光行业信息」
›
从Velodyne的没落,看激光雷达的“冰火两重天”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从Velodyne的没落,看激光雷达的“冰火两重天”
[ 复制链接 ]
疑骨德秋忘
2022-11-18 15:25:07
作者 / 于雷
最近几天,车载激光雷达两大阵地发生了几件大事,也让接下来的行业格局变得愈发清晰:
一件与美国的两家公司有关,明星公司激光雷达、市场占有率曾高达90%的Velodyne与Ouster全股合并。
另一件则是国内的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两家激光雷达公司,先后发布了纯固态激光雷达。而已有相关产品的亮道智能,也在本月8日公布了最新的量产进展,并计划在明年第一季度投产验证。
可以看到,与中国公司完善机械式到纯固态激光雷达的布局,开始明面化竞争不同。
扎根在海外的Velodyn
e和Ouster,面对逐步拉长的
自动驾
驶战线,反而市值暴跌,只能抱团取暖。
激光雷达第一股合并过冬
作为激光雷达第一股,Velodyne两年前借壳上市时的估值一度达到18亿美元,但如今双方合作的新公司总市值仅为4亿美元。
而本次选择全股合并的目标也很明确,双方计划在合并结束后的9个月内实现至少7500万美元的年化成本节约。其中,有效的降本方式包括双客户群、合作伙伴、分销渠道等方面的资源互通,以及通过1+1的方式扩大产品销量,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缺乏意识,还是缺乏需求?
Velodyne和Ouster们的落寞,最直观的原因似乎都指向长期固守L4级自动驾驶市场,缺乏新产品和跟随量产车上市的敏感意识。
早些年间,Velopyne的产品确实一颗难求。
到2016年,Velopyne的64线激光雷达,也是Robotaxi公司唯一可选的产品。当时,这些公司不仅需要花8万美元高价购买,还需要排队等待7个月的时间。
但在这之后,中国激光雷达公司的快速崛起,开始让Velopyne的客户被大量分流。
比如,其64线激光雷达受到了禾赛科技Pandar40(40线)的直接挑战,甚至连最大股东、在2020年10月签署三年合作协议的百度,也在第五代车型开始转投禾赛;另外,速腾聚创的RS-LiDAR-16也瞄准了其16线激光雷达,且售价仅有一半。
即使如此,Velopyne仍然坚持在吃早期机械式激光雷达的老本,甚至以侵犯了NO.7969558美国专利(高清晰度激光雷达系统)的理由,起诉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两家公司,而没有在产品和供应模式上采取更多积极手段。
当时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是出于地位受到威胁的防御手段。实际上,如今与Velopyne全股合并的Ouster,也在今年早些时候也因「侵犯专利」而闹得沸沸扬扬,Velopyne期望通过专利保护,阻挡Ouster的旋转式激光雷达设备、组件和产品进口到美国。
然而在此之前,国内激光雷达公司就已将重点转向半固态和纯固态激光雷达产品,依靠与车企的定点绑定,逐步走向规模化盈利。
反而曾经的市场领导者,Velopyne仍然将主要精力固守在机械式激光雷达市场,直到CES 2022才拿出首款半固态激光雷达H800和配套的开发工具,但目前还没有车企官宣推出搭载该雷达的量产车型。
缓慢的市场敏感度,看似注定Velopyne丧失先手,但是从另一家同样高光过的Ibeo来看,原因可能并不止是那么简单。
这家早在2010年就已随奥迪A8实现车规级激光雷达量产上车的德国公司,产品开发和合作方面的进展一直比较顺利,还曾就旗下最早的纯固态激光雷达产品NEXT长城汽车达成合作,计划在2021年落地量产。
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Ibeo的合作伙伴一直难以给予其充足的资金链,同时因为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增长融资,被迫在今年9月30日,向德国汉堡破产法院申请破产。
情况类似的还有Quanergy,由于股价跌幅已经超过99%,市值相比今年公司上市之初约25亿美元高位的缩水近600倍,纽交所已于当地时间11月8日发出退市通知,Quanergy对此也表示无意提起上诉。
美国市场调研机构Crunchbase整理的数据(截至10月10日)显示,近几年上市的14家自动驾驶相关公司的估值平均降幅超80%。
其中,Quanergy、Embark、Otonomo、Velopyne、Ouster、AEye都超过了90%,最低的以色列初创公司Arbe也达到了50%。
中美市场两重天
从现在回看过去,国内严重内卷的智能汽车市场,似乎成为了与中国激光雷达公司扭转局势的关键。
仅2021年,就有小鹏P5/G9、蔚来ET7/ET5、沙龙机甲龙、飞凡R7、北汽极狐阿尔法S等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发布,而国外车企在这方面的进程远远落后于国内,近两年宣布在大规模采用激光雷达的主流海外品牌,似乎还是被吉利控股的路特斯和沃尔沃。
搭上智能化内卷的东风之后,中国激光雷达公司迅速脱离了资金困境。
禾赛科技 CEO李一帆甚至在Velodyne和Ouster合并当天,发了一个大致意思为「禾赛收入比美股8家上市公司(可能是指激光雷达公司)还高」的朋友圈。
但除了这些,Velodyne和Ouster的衰落,还与长久以来的「高傲」有关。文远知行COO张力曾表示,有些国产雷达虽然问题相对较多,但如果硬件有问题,一两天就能换上新的,但Velodyne却需要花半年时间送到美国寄修。
其实在2021年之前,无论是Robotaxi还是量产车,都没有足够的规模支撑其发展,但国内外公司却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
国内的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亮道智能等公司,力求布局全线产品和全流程服务,一面对准Robotaxi和其它固定场景的高阶自动驾驶产品,一面与车企深度合作推进固态激光雷达的上车进程,积极寻求回血的可能。
但海外公司却难有同样的环境供其成长,由于激光雷达上车的意向不高,普遍只能等待自动驾驶产品的规模化铺开。
对于中国市场,海外公司的产品综合表现和服务的便捷程度,也难以获得国内公司青睐。这种情况下,海外公司在新品的推进上,也相对保守。
大市场也在面临挑战
面对国内激光雷达上车的热潮,中国公司近两年已经开始全力布局。目前,在机械式激光雷达、远距离半固态激光雷达、近距离补盲激光雷达等不同领域,都有比较丰富的布局,似乎想要抢占住每一份市场。
但在一些车企的角度上,国内智能化的严重内卷,确实使其不得不忽略成本堆料,以抢占高阶智能驾驶的落地节点。
但在未来阶段,还是期望通过软件能力的进步,拿掉激光雷达这个高成本的硬件。
即使在当前的一些量产方案中,一些公司对于激光雷达的态度也比较保守。除了少数比拼激光雷达数量的车型外,都只针对复杂最高的前向场景安装一个长距离雷达,而补盲雷达则普遍只有L4级自动驾驶车型在使用。
对此,激光雷达公司能做的似乎只有通过大规模量产降低成本,以拉长被需求的时间。
华为的目标是将单个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到200美元,甚至100美元。速腾聚创也曾公开表示,如果订单规模达到10万-100万台,硬件价格可下探至200-500美元(当前M1售价1898美元)。
不过,Innoviz中国区总经理苏淑萍曾预测:真正要等到至少50万/年级别的大规模量产,应该在2024到2025年之后。
短期来看,国内车企的激光雷达需求还将愈发旺盛,但在长期的竞争中,势必会有部分车企「抛弃」激光雷达。而在这时,已经初步占据优势的中国激光雷达公司,同样要接受新的挑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疑骨德秋忘
关注
主题数143
万集科技:128线车规级激光雷达在与车企联合测试中
阅读 1621
进博朋友圈|1度电打印2600页纸,这家企业谱写低碳方案 ...
阅读 1257
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青春派·新征程上的青年工程师③) ...
阅读 993
发布新话题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