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从Velodyne的没落,看激光雷达的“冰火两重天”

疑骨德秋忘 2022-11-18 15:25:07
作者 / 于雷
            最近几天,车载激光雷达两大阵地发生了几件大事,也让接下来的行业格局变得愈发清晰:
            一件与美国的两家公司有关,明星公司激光雷达、市场占有率曾高达90%的Velodyne与Ouster全股合并。
                        
            另一件则是国内的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两家激光雷达公司,先后发布了纯固态激光雷达。而已有相关产品的亮道智能,也在本月8日公布了最新的量产进展,并计划在明年第一季度投产验证。
            可以看到,与中国公司完善机械式到纯固态激光雷达的布局,开始明面化竞争不同。扎根在海外的Velodyne和Ouster,面对逐步拉长的自动驾驶战线,反而市值暴跌,只能抱团取暖。
            激光雷达第一股合并过冬
            作为激光雷达第一股,Velodyne两年前借壳上市时的估值一度达到18亿美元,但如今双方合作的新公司总市值仅为4亿美元。
                        
            而本次选择全股合并的目标也很明确,双方计划在合并结束后的9个月内实现至少7500万美元的年化成本节约。其中,有效的降本方式包括双客户群、合作伙伴、分销渠道等方面的资源互通,以及通过1+1的方式扩大产品销量,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缺乏意识,还是缺乏需求?
            Velodyne和Ouster们的落寞,最直观的原因似乎都指向长期固守L4级自动驾驶市场,缺乏新产品和跟随量产车上市的敏感意识。
            早些年间,Velopyne的产品确实一颗难求。到2016年,Velopyne的64线激光雷达,也是Robotaxi公司唯一可选的产品。当时,这些公司不仅需要花8万美元高价购买,还需要排队等待7个月的时间。
                        
            但在这之后,中国激光雷达公司的快速崛起,开始让Velopyne的客户被大量分流。
            比如,其64线激光雷达受到了禾赛科技Pandar40(40线)的直接挑战,甚至连最大股东、在2020年10月签署三年合作协议的百度,也在第五代车型开始转投禾赛;另外,速腾聚创的RS-LiDAR-16也瞄准了其16线激光雷达,且售价仅有一半。
            即使如此,Velopyne仍然坚持在吃早期机械式激光雷达的老本,甚至以侵犯了NO.7969558美国专利(高清晰度激光雷达系统)的理由,起诉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两家公司,而没有在产品和供应模式上采取更多积极手段。
                        
            当时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是出于地位受到威胁的防御手段。实际上,如今与Velopyne全股合并的Ouster,也在今年早些时候也因「侵犯专利」而闹得沸沸扬扬,Velopyne期望通过专利保护,阻挡Ouster的旋转式激光雷达设备、组件和产品进口到美国。
            然而在此之前,国内激光雷达公司就已将重点转向半固态和纯固态激光雷达产品,依靠与车企的定点绑定,逐步走向规模化盈利。
            反而曾经的市场领导者,Velopyne仍然将主要精力固守在机械式激光雷达市场,直到CES 2022才拿出首款半固态激光雷达H800和配套的开发工具,但目前还没有车企官宣推出搭载该雷达的量产车型。
            缓慢的市场敏感度,看似注定Velopyne丧失先手,但是从另一家同样高光过的Ibeo来看,原因可能并不止是那么简单。
                        
            这家早在2010年就已随奥迪A8实现车规级激光雷达量产上车的德国公司,产品开发和合作方面的进展一直比较顺利,还曾就旗下最早的纯固态激光雷达产品NEXT长城汽车达成合作,计划在2021年落地量产。
            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Ibeo的合作伙伴一直难以给予其充足的资金链,同时因为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增长融资,被迫在今年9月30日,向德国汉堡破产法院申请破产。
            情况类似的还有Quanergy,由于股价跌幅已经超过99%,市值相比今年公司上市之初约25亿美元高位的缩水近600倍,纽交所已于当地时间11月8日发出退市通知,Quanergy对此也表示无意提起上诉。
                        
            美国市场调研机构Crunchbase整理的数据(截至10月10日)显示,近几年上市的14家自动驾驶相关公司的估值平均降幅超80%。其中,Quanergy、Embark、Otonomo、Velopyne、Ouster、AEye都超过了90%,最低的以色列初创公司Arbe也达到了50%。
            中美市场两重天
            从现在回看过去,国内严重内卷的智能汽车市场,似乎成为了与中国激光雷达公司扭转局势的关键。
            仅2021年,就有小鹏P5/G9、蔚来ET7/ET5、沙龙机甲龙、飞凡R7、北汽极狐阿尔法S等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发布,而国外车企在这方面的进程远远落后于国内,近两年宣布在大规模采用激光雷达的主流海外品牌,似乎还是被吉利控股的路特斯和沃尔沃。
                        
            搭上智能化内卷的东风之后,中国激光雷达公司迅速脱离了资金困境。禾赛科技 CEO李一帆甚至在Velodyne和Ouster合并当天,发了一个大致意思为「禾赛收入比美股8家上市公司(可能是指激光雷达公司)还高」的朋友圈。
            但除了这些,Velodyne和Ouster的衰落,还与长久以来的「高傲」有关。文远知行COO张力曾表示,有些国产雷达虽然问题相对较多,但如果硬件有问题,一两天就能换上新的,但Velodyne却需要花半年时间送到美国寄修。
            其实在2021年之前,无论是Robotaxi还是量产车,都没有足够的规模支撑其发展,但国内外公司却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
                        
            国内的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亮道智能等公司,力求布局全线产品和全流程服务,一面对准Robotaxi和其它固定场景的高阶自动驾驶产品,一面与车企深度合作推进固态激光雷达的上车进程,积极寻求回血的可能。
            但海外公司却难有同样的环境供其成长,由于激光雷达上车的意向不高,普遍只能等待自动驾驶产品的规模化铺开。对于中国市场,海外公司的产品综合表现和服务的便捷程度,也难以获得国内公司青睐。这种情况下,海外公司在新品的推进上,也相对保守。
            大市场也在面临挑战
            面对国内激光雷达上车的热潮,中国公司近两年已经开始全力布局。目前,在机械式激光雷达、远距离半固态激光雷达、近距离补盲激光雷达等不同领域,都有比较丰富的布局,似乎想要抢占住每一份市场。
            但在一些车企的角度上,国内智能化的严重内卷,确实使其不得不忽略成本堆料,以抢占高阶智能驾驶的落地节点。但在未来阶段,还是期望通过软件能力的进步,拿掉激光雷达这个高成本的硬件。
                        
            即使在当前的一些量产方案中,一些公司对于激光雷达的态度也比较保守。除了少数比拼激光雷达数量的车型外,都只针对复杂最高的前向场景安装一个长距离雷达,而补盲雷达则普遍只有L4级自动驾驶车型在使用。
            对此,激光雷达公司能做的似乎只有通过大规模量产降低成本,以拉长被需求的时间。华为的目标是将单个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到200美元,甚至100美元。速腾聚创也曾公开表示,如果订单规模达到10万-100万台,硬件价格可下探至200-500美元(当前M1售价1898美元)。
            不过,Innoviz中国区总经理苏淑萍曾预测:真正要等到至少50万/年级别的大规模量产,应该在2024到2025年之后。
            短期来看,国内车企的激光雷达需求还将愈发旺盛,但在长期的竞争中,势必会有部分车企「抛弃」激光雷达。而在这时,已经初步占据优势的中国激光雷达公司,同样要接受新的挑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