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比亚迪的芯事:半导体产业的缩影与鸿沟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比亚迪的芯事:半导体产业的缩影与鸿沟
[ 复制链接 ]
紫色爱玫瑰咎
2022-9-22 10:59:42
[ 爱卡汽车 爱卡独角 SHOW 原创 ]
近年来,汽车产业除了原材量价格上涨之外,听到最多的就是 " 缺芯 ",一颗小小的芯片身价甚至翻了上百倍,即便如此仍然是 " 一芯难求 ",这也导致全球各大车企都曾因为缺少芯片进而选择减产甚至停产。但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一家车企却能独善其身,它就是那个连芯片都要自己造的比亚迪。
一、目前国内芯片产业现状
半导体号称是科技界的 " 原油 ",没有半导体产品,任何科技产品都没法生产。但是,国内目前的芯片产业依然重度依赖进口,不论是汽车领域还是其他高新技术产业都受到波及。
在 2021 年,芯片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是石油的两倍还多,进口额近 4400 亿美元,约 2.8 万亿人民币。芯片进口额占 GDP 比例接近 2.45%,中国每年进口集成电路的金额占中国所有进口金额的 16%,也就是说每进口 6 块钱的商品中,就有 1 块钱是芯片,而这个数据还是在被美国制裁之后的数据。
我们确实应该感谢美国的 " 当头一棒 ",让我们意识到芯片对于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从 2019 年 5 月华为芯片被制裁开始,中美贸易战已经过去整整 3 年多的时间,国家也在近些年开始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到 2021 年中国的芯片产能已达到日产 10 亿颗,但这其中还包括了在中国设厂的境外企业,如台积电,三星,海力士等。所以刨除掉境外企业,目前国内芯片生产依然十分落后。
其实国家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状况,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方案来应对,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015 年《中国制造 2025》计划出炉,半导体自制,成为该计划的重点核心产业。2025 计划中设定:到 2020 年,半导体自给率达到 40%,2025 年要达到 70%。
如今已经 2022 年,如果将所有国内生产的芯片都算上(很多都是低端芯片),自给率也只有 36%,而 2019 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为 30% 左右,也就是说两年的时间自给率增加了 6%,平均每年增加仅 3%,如果按照这个增速,到 2025 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也仅仅达到 48%,与 70% 自给率这个目标相去甚远。要达到 2025 年 70% 自给率这个目标,国产芯片仍然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所以说,目前中国的芯片生产能力不足,很容易被卡脖子,尤其是高端芯片的生产以及汽车芯片。
根据 2021 年中汽协数据,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只有 5% 左右,这也是为何上海疫情爆发之后,许多汽车主机厂因为缺少芯片而停产的原因所在,就是因为太过于依赖进口芯片。
二、一段芯事:比亚迪自研芯片历史
提起比亚迪,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个汽车品牌。其实,在半导体领域,比亚迪也堪称国产芯片 " 先行者 "。比亚迪在 2002 年成立 IC(集成电路)设计部,与造车和电池计划几乎同时起步。目前,比亚迪芯片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应用甚至是盈利。比亚迪拥有已授权专利 1167 项,建立起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在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模块封装与测试、系统级应用测试等环节均有一定建树。特别是在功率半导体、车规级芯片 IGBT、SiC 的研发方面,比亚迪有着 5 年打破外企垄断,13 年追平国际一流的辉煌业绩。
IGBT,又称 "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它像是一种承担 " 开关 " 功能的半导体器件,通过在电子设备中的高效快速开关,完成电流类型的转换和放电规模掌控。IGBT 器件类型有很多,比如应用于高铁领域的、航天领域的、汽车领域的,乃至工程设备领域的等等,而比亚迪聚焦的就是车规级 IGBT 芯片。
2009 年成功研发出第一代 IGBT 芯片,一举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并且在 2018 年,比亚迪还推出了 IGBT4.0 芯片。截止 2020 年底,比亚迪 IGBT 芯片累计装车已超 100 万辆,单车行驶里程超 100 万公里。
目前,比亚迪已经研发成功 IGBT6.0,采用了 90 纳米工艺制程,在所有车用芯片中是最小的。与几纳米的手机芯片不同,车载芯片的技术核心是工艺的成熟度,由于其特殊的使用环境,车载芯片也不需要做到那么小,车载芯片更重视的是可靠性、耐用性以及制造成本。并且从比亚迪的招股书中可以看到,比亚迪 IGBT 采用 IDM 模式,能够自行设计、制造与封装。
比亚迪 IGBT 已经连续三年拿下车规级 IGBT 模块全球第二、国内厂商第一的成绩,但与排名第一的英飞凌相比,差距还是相当悬殊的。目前,英飞凌依然占据国内份额的 60%-70% 之间,而比亚迪则稳定在 15% 左右。当然,这与比亚迪长期奉行 " 自用优先 " 的发展路线也有关联。不过,随着比亚迪半导体的拆分上市,未来几年比亚迪 IGBT 的市场表现将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但随着市场对电动车型的电池容量、电机功率、充电效率和损耗的要求提高,IGBT 器件受制于材料特性,性能明显出现瓶颈,器件和车厂纷纷转向 SiC(碳化硅技术)。据研究数据显示,在 750V 高压状态下,碳化硅(SiC)部件比相同的硅基 IGBT 部件能效增加 8-12%,传导损耗减少 14%。此外,碳化硅可以在高频状态下稳定工作,得益于此,以该材料制作的控制芯片不仅可以实现更快的开关频次(约为 IGBT 的 5-10 倍),同时开关损耗比前者下降了 75%,这就为相应的软件管理策略预留了更大的空间。
而在 SiC 模块领域,比亚迪目前已经推出 1200V 1040A SiC 功率模块,突破了高温封装材料、高寿命互连设计、高散热设计及车规级验证等技术难题。在 2020 年 7 月推出的比亚迪汉 EV,通过配备自研的碳化硅电机驱动控制器,达成了 3.9 秒的 0-100km/h 加速时间和更亮眼的续航里程。
虽然比亚迪在 SiC 领域有了比较大的突破,但从全球碳化硅市场占比看,比亚迪还排不上名次。目前科锐(CREE)占据了全球 45%的市场份额,日本罗姆(Rohm)的子公司 SiCrystal 占据 20%,II-VI 占 13%;中国企业方面,天科合达占到 5.3%,山东天岳为 2.6%,目前主要的市场份额仍掌握在以美欧日为首的国家手中。
比亚迪:一个连芯片都要自己造的车企
三、哪些环节会卡脖子?
· 生产设备靠二手进口
虽然比亚迪半导体在车规级功率器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但受制于中国整体芯片产业水平,比亚迪的芯片产业链并不完善。尤其在制造设备上,比亚迪只能通过购买二手设备的方式提升产线生产率,并表示,8 英寸晶圆二手设备在市场上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目前,长沙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 8 英寸汽车芯片生产线 9 月 5 日顺利完成安装,开始进行生产调试,预计 10 月初正式投产,可年生产车规级芯片 50 万片。但是该条生产线的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等关键设备均为进口,共 208 台套、1133 箱,货值约 8.9 亿元。
受制于国内芯片产业的整体水平,比亚迪在最关键的芯片设计工具 EDA 则完全受制于人。目前行业排名第一的英飞凌,是由德国西门子半导体部门拆分而来,而西门子 EDA 又是世界第三大 EDA 开发公司,靠着这层关系,英飞凌可以毫无障碍地使用最先进的 EDA 开发工具。
反观比亚迪方面,按照比亚迪在招股说明书中的描述,一直以来,比亚迪仅能通过购买旧版设备的方式,提升研发和生产效率。而随着海外三大 EDA 巨头 Synopsys、Cadence、Siemens 加入断供行列,比亚迪要追赶英飞凌的研发脚步,也将更加艰难。
不过,在 EDA 软件开发方面,国内也开始了全方位布局。国内 EDA 企业,在全定制模拟电路设计和数字前后端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 EDA 开发工具也将陆续面世。
· IGBT 模块难有突破
除了生产工具被卡脖子之外,技术上的限制也是比亚迪要面对的事实。IGBT 模块目前比亚迪已经可以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但前面已经说到,IGBT 器件受制于材料特性,整体的性能表现已经很难在有所突破。所以各大厂商都开始向 SiC 方向发展,对于众多车厂致力于推广的 800V 高压平台,而适合在高压环境下工作的 SiC 材质几乎是所有推广 800V 高压平台车企的当前唯一的选择。
· SiC 模块成本颇高
但比亚迪在 SiC 模块方面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起步晚,产品迭代较少,这都影响了比亚迪半导体在 SiC 模块方面的发展。同时,成本也成为了比亚迪发展 SiC 模块的一个重要因素,比亚迪芯片目前还是以自用为主,所以比亚迪要优先车辆的成本控制。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碳化硅(SiC)器件的价格大约为硅基 IGBT 器件价格的 4 到 5 倍。而造成该现象对的首要原因是碳化硅材质远高于硅基 IGBT 材质的硬度。这导致制造碳化硅(SiC)部件的厂商,从设备、工艺、处理到切割的一切都需要进行重新开发。
但即便是如此,SiC 模块的研发还是不能放弃,因为搭载 SiC 部件后的车辆可以适当简化驱动系统散热设计并削减电池容量,SiC 逆变器能够提升 5-10% 的续航,并节省 400-800 美元的电池成本(80kWh 电池、102 美元 /kWh)。而根据日本罗姆(Rohm)公司的推测,到 2025 年,几乎所有搭载 800V 动力电池的车型采用碳化硅 SiC 方案都将更具成本优势。
四、比亚迪半导体给国内芯片产业的警示
王传福和比亚迪半导体高管在接受采访时都说,造芯片不是因为想造,而是因为买不到。所以比亚迪半导体的强势方向都是围绕比亚迪集团发展汽车、光伏所必须的半导体产品。
而且,比亚迪还坦言其自身也是通过购买二手设备的方式提升产线生产率,并表示,8 英寸晶圆二手设备在市场上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而且比亚迪半导体在芯片设计工具—— EDA、IP 核,以及其它上游原材料方面,也都不具备自产能力。所以在很多层面还是受制于人。
比亚迪半导体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整体性问题。具备 IDM(既能设计,又能生产)能力的自主半导体厂家,全部面临芯片设计软件、生产设备受限的问题,比亚迪半导体也未能幸免。并且,国内芯片在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上,仍然与业内一线厂家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差距,需要国内半导体企业通过不断的工艺迭代与经验累积,才能形成突破。
目前国内很多国内汽车厂商都已经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也不再轻易相信 " 全球一体化 " 这样的言论,所以都宣布将加快自研芯片的速度。但局限于一个领域并不能对整个产业链造成太大影响,而是应该具备为产业链造血的能力,而且应该出现更多的、具备孵化产业链能力的汽车公司。只是受限于产业发展,终究会被所在产业裹挟,只有跳出产业局限,才能颠覆产业。
全文总结:
目前国内半导体产业整体发展都慢人一步,主要核心设备还受制于外企。并且半导体的研发是一个长期且投资体量巨大的产业,虽然国内现在从事半导体相关产业的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但巨额的资金投入让这些企业很难能够设计并生产出高端的芯片,只有像华为、比亚迪这种资金雄厚的企业不怕烧钱、烧时间、烧人才。
而且,当一样资源一旦被摆上了战略的高度,那就必然会陷入大国的博弈。好在如今国内半导体产业得到重视,国家也开始大力扶持,与国际一线厂商之间虽然有差距,但差距也正在逐渐缩小。" 集中力量干大事 " 是我们的优势,相信在未来,国产半导体不光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而是可以向其他产业一样,完全打破海外的垄断,将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精彩内容回顾:
比亚迪将计划自主研发智能驾驶专用芯片
主频 24Mhz 比亚迪推全新车规级 MCU 芯片
碳化硅技术 真能终结电动车里程焦虑吗
国产芯片产业的瓶颈比想象的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紫色爱玫瑰咎
关注
主题数59
晶心科技扩大晶心全系列发展 恩智浦4D成像雷达芯片投入生产 ...
阅读 3224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谈非中合作:与中国合作有助于我们开创自己的事业 ...
阅读 2108
可能关联数十儿童死亡 世卫调查印度一药企止咳糖浆
阅读 1992
发布新话题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