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新能源!半导体!明年TMT行业怎么投?浙商证券程兵最新研判! ...

g3985836 2023-1-2 21:53:39
原标题:新能源!半导体!明年TMT行业怎么投?浙商证券程兵最新研判!
                          今年以来TMT板块持续低迷,尽管10月以来略有回升,但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基本已恢复至行情启动之前的水平。持续下行中的科技股“周期底”何时到来?消费电子逐渐步入存量时代,哪些突破口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兴动力?大国博弈加剧,自主可控逐渐成为共识之下,未来科技布局又将围绕哪些主线展开?
财智人生,兴业有道。兴业银行私人银行特邀业内知名投资管理人,行业研究专家做客私人银行《财富演播室》栏目,问道投资,共话价值未来。本期《财富演播室》,我们邀请到浙商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新科技组组长程兵为我们深度解读中国科技产业发展趋势,透析TMT板块行业投资。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直播回看)
访谈金句
我们认为整个TMT未来的投资思路一定要站在“大国崛起”以及“国家安全”这两个层面。
未来整个半导体的投资还是会更显著地聚焦于材料国产化。
明年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以及数据要素,包括自主可控这些方面都还会有像样的表现。
科技股能出牛股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实际上是存量需求的替代逻辑,而不是像消费品这样的增量需求的创造。
每一个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出现,实际上带来的短期渗透率的提升就会给行业带来高增长。
文字实录
主持人:财智人生、兴业有道,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兴业银行私人银行的陆嘉能。欢迎来到兴业银行私人银行《财富演播室》。先来请程总给我们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程兵: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浙商TMT组长程兵,也是浙商研究所所长助理,很荣幸今天给大家分享TMT行业的整体复盘以及未来展望。
主持人:回顾2022年TMT的整体走势,包括半导体在内的相关行业都经历了较大的调整,以TMT50指数为例,年内最大跌幅近40%。盘点TMT板块整体的调整,您认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程兵:看跌幅,我们首先要去了解整个TMT板块的指数的成分。可以看到,现在整个半导体占的比重比较大,其次是消费类电子的一些终端制造。半导体这波大幅下跌的核心的原因是来自半导体的政策制裁,以及最近对中国14纳米工艺的限制。站在半导体国产化的角度上,核心的光刻机现在还没有做到国产化,整个半导体的扩产幅度会有一些低于预期的情况出现,这是引发整个半导体大幅下跌的核心因素。当然,其中还包括今年这些公司的业绩出现一些低于预期的情况。
第二个因素是整个消费电子的低迷。可以看到,去年全球手机的增速有个位数的增长,但今年手机的增速出现8%以上的下滑。我们跟踪的不管是三星,还是苹果,这些大牌的手机出货量都呈比较显著的低迷。
我们认为手机的创新力不够,导致消费者对手机换机周期的递延。现在大部分手机的换机周期已经达到了33个月,比去年显著拉长了整整三个月的水平,这也影响了手机更新迭代的速度,从而导致整个手机的出货量低于预期的情况出现。这些因素的叠加下,自然而然就带来了整个 TMT产业股价的下跌。
主持人:近年来,TMT行业也持续迎来相关政策支持,包括数字经济发展与信息规划方面的指导陆续落地。展望2023年,TMT发展将面临怎样的宏观环境?从中长期角度来看,TMT行业将围绕哪些主线展开?依据是什么?
程兵:对于 TMT行业,我们建议大家一定要站在另外一个高度来理解,那就是对于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包括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的角度,整个信息产业对中国的经济实力的提升,包括在全球竞争力的技术提升的重要的帮助上。从这个角度来讲,整个科技产业对中国全球竞争力的赋能包括中国产业的发展,是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作用的。
因此,我们认为整个TMT未来的投资思路一定要站在“大国崛起”以及“国家安全”这两个层面。当然还有一个前提条件是,我们看到现在整个消费电子的低迷,按照传统的看手机产业链,看消费电子,看互联网的需求判断,再来寻找技术创新这个角度来讲,单从一个方向入手是不够的。站在中国竞争力提升,大国崛起的角度,我们认为有三个层面是可以看得到的。
第一,如何壮大中国信息产业。因为这个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量的产业,国内的第一第二也能够跟海外进行竞争的重要的环节。我们认为,未来围绕着这些产业的需求的崛起,会带来一些新的投资机会。这是第一个夯实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环节。
第二,未来中国跟美国在这方面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所以我们还要去解决“卡脖子”问题。现在显现的“卡脖子”问题就是所谓的操作系统、服务器的国产化的逻辑,但是未来更重要的“卡脖子”还包括了半导体工艺制程的进步。可以看到在先进制程上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制裁,未来14纳米之类的更成熟的制程也会有一些限制,对于中国来讲,一定是要去强化并且壮大它的一个实力。
此外,在军工国防这块,未来整个战争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冷热兵器时代,更多的是信息化全方位的战争。而信息产业特别是TMT产业的壮大,也是帮助中国军工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也可以围绕着中国军工产业的发展,去寻找TMT的产业机会,具体可以细分到三个领域:
第一个领域是低轨卫星的互联网,也就是我们讲的中国星链。美国的Starlink已经做到了,已经打了4000颗星上天,已经实现了局部的天地互联的状态。而中国这一方面刚刚起步,所以一定是未来要发展加速的环节。
第二个就是在整个军用装备的提升,这个是大家过去看得到的,就不再展开。
第三,是在一些核心的元器件芯片方面国产化的思路,比如说数模转换模块,比如说那些就是FBGA这样的核心芯片。从这三个领域的来看,可以看到,军用这一块解决卡脖子问题是势在必行的。
第三,我们要去讲的大方向是我们一直在讲的操作软件,操作系统、基础软件以及中服务器的国产化。特别是CPU的国产化,还有我们的操作系统的国产化,以及包括WPS,CAD,然后 CAE以及EDA这样的核心的软件的国产化,这块也是解决“卡脖子”的问题。解决这些“卡脖子”的问题,无论是国家的资金的投入,还是整个产业的配套,都会提升中国这一块在全球竞争力的能力,同时也解决了中国会被卡脖子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
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大方向,也即解决中国卡脖子的问题。
第三是比较重要的,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国家的安全,还包括了网络的安全,这是比较重要的一环,未来整个网络安全实际上就是竞争格局上重要的一环。所以从这个维度上来讲,未来网络安全无论是防御的系统,还是数据安全,还是相关的体量都会有一个强化的过程。这块的需求都会有一个不断迭代叠加,而且超预期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对互联网的监管也是存在数据的保密以及使用的规范,同时要做到公平竞争。未来数据要素这一方面的发展也值得大家去重视。我们建议投资者,在整个消费电子疲软以及互联网产业有一些被动的情况下,大家一定要围绕着大国崛起,围绕着国家安全去思考整个TMT的一个投资方向。
在我们目前的研究框架里,我们主要是侧重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如何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怎么样去夯实我们本土优势产业带来的TMT的机会。第二就是解决“卡脖子”问题,并获得一定的优势。第三就是维护国家安全,特别是在网络安全跟数据安全,我是觉得是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出现的。
主持人:从10月中至11月期间,大科技板块下自主可控的信创概念表现相当亮眼。请问程总,这一概念板块的爆发主要是受到哪些因素的推动?信创是否能在2023年迎来确定性的进一步提升?其中有哪些关键环节需要把握?
程兵:浙商研究在这一块其实会跟别人与众不同,我们不太愿意去过度强化信创。信创实际上发源于在2014年的“去IOE”这个行为,本质上是解决国家对信息产业的基础环节的依赖度问题。可以看到,这一战略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回过来到现在来看的话,实际上整个信创的发端是来自于就解决“卡脖子”问题。
至于为什么我们现在并不会去过度强调信创,核心的原因在于整个信创已经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就是我刚才讲的国家安全。信创只是解决了“卡脖子”问题,但并没有解决如何实现技术快速迭代提升,以及去防止海外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入侵的格局。所以,我们更愿意把信创放在国家安全的层面,上升到网络安全以及自主可控两个层面去理解。
回到主持人当下的问题,这一波的信创的涨幅我们认为更多是来自于政府给大家带来的整个经济发展的脉络,就是我们一定要在大国崛起做一些文章,同时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的思想。从这个维度上来讲,整个“卡脖子”问题也即我们讲的自主可控,一定会成为维护国家安全中的首要环节。政策的驱动,包括整个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是驱动这波股价上涨的一个核心的因素。
但是我们认为,站在整个业绩的兑现的角度来讲,单单只讲自主可控,这个市场会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渗透率的增长幅度。这是一个存量替代的逻辑,从 2014年开始去IOE到2020年开始开展操作系统跟服务器在党政军机关的国产化铺垫、铺设,但我们认为,这一块超预期的可能性会相对弱一些。
但是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讲,后续围绕着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数据要素这三个层面去挖掘的信创的机会,我们认为这相对会比单单讲自主可控要更加好一点。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是需求层面,党政军这一块数据安全跟数据要素的挖掘还是刚刚开始;第二,互联网数据维护,数据保护以及数据的使用的规范也会存在相应的资产出现;第三,过去可能大家会对整个网络安全的作用并不会有过多的看重,所以并没有那么市场化的结果出现。
那么现在来看,网络安全这些要求相应提高,带来整个技术的门槛,包括进入门槛的提升。还有一方面就是供给侧出清,因为门槛提高了之后,相应企业的竞争的对手就会慢慢减少,这块实际上带来超预期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
回到主持人那个问题,这一波上涨主要还是预期政策的驱动。近期,三部委出台了关于互联网深度使用数据规范的规定,实际上是规定了互联网企业使用人工换脸以及相应的互联网技术对信息采集和使用的规范,实际上也引发了未来对整个互联网就获得信息产业对数据要素的这块的规范的未来预期。
因此,10月份的这波涨幅还是更多来自于政策的驱动,但后续我们认为还是能看到更好的,而且我们相信明年这块依然是市场最大的热点。一方面,整个体现在国家对这块数据要素的重视,对数据安全的重视,以及对网络安全的加大投入,那么明年整个行业的需求还是会显著超预期的。
另一方面,随着数据要素规则不断清晰明确,整个技术上的实现路径就会越来越清晰,也会给行业带来需求的爆发,这是我们现在看得到的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过去,大家对数据要素的理解还是停留在数据交易层面上,但是对数据要素的细则并没有太多的解释。但随着国家对数据要素的规则不断明晰,未来原始数据的托管、数据的清洗、数据的变现,都会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出来,这就意味着整个市场的需求就会相应爆发。
因此,站在这个维度上来讲,我们更愿意把网络安全、数据要素容纳到整个信创的环境里,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去理解。我们认为,明年整个网络安全加上数据安全以及数据要素,包括自主可控这块都还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主持人:您在年度策略报告中也有提及,传统的消费电子和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已逐渐进入瓶颈期,这是否意味着这两个板块很难再挖掘相关的投资机会?能否和我们做进一步的解读?
程兵:这个问题其实从周期的角度会更好解释一点。今年手机出现8%的下滑,根本的原因,一方面是疫情,但更核心还是一直强调的整个创新力度不够,导致消费者对手机更新迭代的诉求相对减弱,这也就体现在整个换机周期会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好在目前整个品牌商是看得到这个变化,所以整个库存的周期已经不断下滑。
以三星为例,库存周期从过去的两个月下降到现在只有一个月的,所以我们现在认为,明年的四五月份或者是五六月份,整个行业的手机的库存会降到一个比较低的状态。后续暑假包括之后消费的复苏,手机有可能短期会有一个复苏反弹的状态。但因为没有创新,所以没有办法给手机的产业链过多的附加值,除非找到手机里面的额外的创新。
现在有两个创新是看得到的,第一个就折叠屏。这是可以看的,我们认为折叠屏明年的量会有爆发性的增长。
第二就是潜望式摄像头。过去主要是以三星、华为为主,未来苹果各方面都会去导入。所以除了折叠屏跟潜望式摄像头这两个点可以做看成0~1的创新之外,我们认为其他方面都呈现比较疲软的状态。
回到周期的角度,明年四、五月份或者是五、六月份手机库存见底,会有一个周期性的向上反弹,同时,局部的创新还是可以去做。
对于互联网其实我们相对来说会乐观点,乐观的原因是在于,股价上的调整对于公司创新的遏制的效果已经过度了。我们认为,现在所有的互联网企业的估值都是停留在公共事业的水平。大家也知道公共事业实际上不需要去创新,所以未来整个政策转向之后,首先会把互联网的估值会重新修复回来。
至于后续互联网的创新,我们认为需要国家更多的政策的支持力度才能推动。因为互联网的创新实际上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不仅仅是场景的创新,更多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它是一个生态的创新。随着互联网企业在这一块创新的力度的投入以及发展,我们觉得可以更加乐观一点。
我们认为,当下的互联网是值得重视的,因为前期互联网股票的下跌除了政策的因素之外,还包含了对美国美联储政策的预判。如果美联储的政策转向,那么实际上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修复是有显而易见的作用的。所以在这个维度上,我们认为估值修复还没有结束。随着后续国家对互联网政策、互联网扶持的态度不断地出现,我们相信这个板块还会随着政策的驱动而有更像样的表现。
主持人:港股中TMT公司众多,不夸张地说TMT行业贡献了港股1/4的市值,市值排名前五大公司也多属于TMT行业,相对A股而言,港股似乎与TMT行业整体的发展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与共振。而港股已持续回调近两年时间,但自11月以来我们见证了以港股为核心的一波超级反弹,有不少网友戏称“估值洼地”终于见底了。请教程总,从港股TMT产业发展角度,您如何看待港股近期的反弹?恒生科技指数是否已然否极泰来?
程兵:这个问题最核心的并不完全在基本面,更多是来自于对美联储政策的反应。我们之前在整个海外的研究体系里就提到了一点,对于海外投资来讲,首先看重的是美联储政策对全球的资本流动的影响。过去美联储是一直在超预期加息,新兴市场的受损是必然的一件事情。
第二,中美之间包括会计审计的问题也依然存在,海外投资者对港股这块的资产的避险的情绪出现。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到的话,我们认为估值洼地是必然存在的。当然站在企业的评价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港股的恒生科技指数显然已经被绝对低估了,那这种低估是不是马上否极泰来,核心还是要去看海外资金对港股资产配置的核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这又取决于美联储的政策。
我们目前认为,美联储的加息的周期有可能在12月份见顶,这个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当见顶后再谈恒生科技指数否极泰来是会更加明晰的,这是第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是比较重要的,我们去细拆恒生科技指数,大家会发现它主要是以中国大陆这边的互联网企业为主,而且是以头部的互联网企业为主,同时还叠加了一些头部的制造型企业。如果要论估值洼地,首先我们怎么去判断估值洼地,要去看中国政府对整个互联网产业政策的状态表现。我们现在看得到,未来对互联网的政策应该是从监督整顿转向鼓励扶持,实际上是会对恒生科技指数的基本面会有帮助,这是比较明显的状态。
结合这两个层面来讲,我们觉得当下来看,恒生科技指数肯定是在一个比较历史的底部区域,只不过整个趋势性的上涨还需要等待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美联储从鹰派的加息的状态转向鸽派,这样就会诱发或者是改善资金回流的状态,从而使得中国大陆的资产在香港的资产配置诉求又重新提上日程,这样会对整个港股的市场会起到支撑作用。
第二,随着后续对互联网政企业的政策扶持,对互联网企业基本面的帮助会慢慢地体现,这个时候恒生科技指数的基本面就更加结实了。所以在这个维度上来看,就长期而言,我们认为恒生科技指数是处于一个历史洼地的,只不过在短期内,我们需要去观察美联储的政策以及在互联网政策方面推出的节奏以及密度。
主持人:据乘联会数据,11月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突破36.3%,随着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张,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逐渐步入下半场,大家关注的重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汽车的智能化与自动化的重要性正在日益提升。请问程总,这种转变将会引发何种产业变革?对于汽车电子产业链的重构又会起到何种影响?
程兵:我们想跟投资者分享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就是“如何去定义车”。过去我们买车肯定是基于对乘用工具的理解,去做代步工具或者做家庭的辅助出行的工具来理解。但是未来的车是什么样的车,这个实际上是需要大家站在这个角度去理解的。
假设一个场景,整个车的自动驾驶得到充分的发展,以及电动化、智能化在车上得到充分的体现的时候,车的属性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认为,未来的车将会从一个代步工具转向一个消费品。换句话说,车会成为我们每个家庭的生活空间的延伸。以后我们虽然住个两居室或者三居室,但是我们的车可能会成为家庭的第四个空间或者第三个空间,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
第二,自动驾驶出来之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变化,一些经济型车从一个消费品或者从固定资产的投资,转向耐用消费品,转向生产工具。实际上对一个经济型的智能车来讲,除了接送上下班或者是日常周末使用之外,我们还可以让他接入出租车的网络。未来,随着汽车的智能化以及智能驾驶的导入,整车的属性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假设里面哪怕只有10%的存量车,或者是5%的存量车,能够并入到出租车或者网约车的网络系统,实际上就会将近有上万亿的固定资产转化为生产工具,这是对社会资产的周转率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的。这一领域实际上是我希望投资者可以试着去理解未来汽车智能化、对整个社会经济以及对整车的一个重要的改变。
那么对于车作为消费品的理解,除了我刚才讲的生活空间的延伸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实际上它会变成我们家庭的一个玩具。未来当车因为不再需要人工就坐,或者是到了L4之后,不需要过多的驾驶行为干扰时,我们在车里的空间更多享受的是资讯的服务,还有接入的服务。我们在坐车的时间不再是像过去那样,只是坐车或者是开车的状态,更多是去接受更多的讯息以及处理更多的工作,这个也是我们要去强调的一点。
因此,电动车只是完成了汽车智能化的第一步。过去的车是一个热动力的概念车,是没有电动力的概念的,所以它智能化的进程是有一定的局限的。但是随着电动车的出现,各方面都成为一个电驱动的过程。而整个电动车的智能化就是来自于电控制的概念。新能源车实际上就打开了汽车智能化的第一个最基础的要诀,就是如何在一个长续航的电驱动的环境下,让汽车更容易装载更多的智能化的模块,更智能化的功能。
站在这个角度来讲,未来在新能源车的驱动下,汽车智能化将会全面颠覆整个汽车产业链。这个颠覆在当下来讲,有三个层面可以看得到:
第一,我们对汽车智能化未必一定要完全站在车规级的角度去理解,当然在涉及到自动驾驶还有车的安全方面是一定要求的。但是在车的资讯享受以及在使用车体现消费品的属性方面,实际上更多可以用消费电子的概念去引导产业链的变化。
第二,过去整车设计完之后,一个框架基本上能5年至10年一直持续下去。随着预控制智能化的概念逐渐推出,模块化的设计使得未来的车出现这一个情况,就是整体框架可能不会有大的改变,但内在的智能控制模块可以随着用户的心情或者用户的消费能力不断的升级迭代。车的整个机械构架上会长期存在,但智能化的模块会有一个消费属性迭代的过程,这是我们比较重要的一个判断。
第三,我们要强调的一点,汽车智能化最核心的不仅仅是硬件的控制,还包括软件的处理。这就使得车不再是单一的封闭环节,它更多的是互联互通的状态。那么我们除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还要站在智能城市、智慧道路以及智能驾驶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时候会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模式。
包括刚才我们也在强调的激光雷达、机器视觉,以及智能驾驶软件开发这方面相应市场的出现,还包括了自动驾驶运营的商业模式的出现。未来汽车智能化给整车的赋能将会是成倍空间出现的。
用通俗的话来讲,过去买一辆燃油车,比如说花了30万,可能5年至10年我会换一次,那一次性30万的消费就结束了,剩下的无外乎就是维修加保险,再加上日常对燃料的消费。
但是到了汽车智能化阶段,我们可能花30万先买了一辆车,但过程中有可能在硬件的迭代上,每年或者两、三年会花3万到5000这样的水平去升级迭代我们的智能化模块。
对整个汽车产业,包括围绕智能化的产业带来的市场的空间,会显著比传统的燃油车空间要大很多。从这个维度上讲,未来汽车智能化还只是打开了一扇门,产业并没有发展到比较发达的状态,所以这块的投资机会以及投资空间是显而易见的。
持人:新能源领域的机会挖掘也可以视为大TMT的一部分,投资者该如何挖掘这一热门赛道的机会?它是否会和过去苹果产业链一样出现“黄金十年”,成为一个牛股辈出的赛道呢?
程兵:先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相信就整个汽车智能化,“新能源车为前导,智能化为后驱”的整个汽车的发展趋势来讲,一定会成就更大市值的公司。
过去智能手机成就了在光学、声学以及精密结构或者精密组装赛道不同公司的行业地位,也成就了一个市值峰值高达三、四千亿的公司。在整个汽车智能化,我们认为一定也会出现相应状态的公司,这个答案是确定的。只不过要随着汽车智能化,从车的智能化到道路的智能化,到城市的智能化,简单来说就,从现有的 L2上升到L4、L5的时候,这个产业才会有急剧扩张的阶段出现。
我们刚才也强调了一点,最终让车摆脱驾乘属性的束缚,核心在于,让买车的人或者用车的人不再是把它当做一个代步的工具,更多的是享受车的独立的空间,以及智能化接入环境带来的消费体验。而这个过程一定是要在智能驾驶更充分发达的情况下,才能带来比较显著的效果。
回到整个产业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从每年的出货量角度来讲,全球智能机将近有接近万亿美金的市场。至于智能车,我们认为这个市场相比智能机的市场会相差无几,我们认为这个趋势是显著的。
回到当下,整个新能源,包括新能源车、光伏、储能的TMT的投资机会在哪?我们刚才讲是长期的趋势,就是围绕智能化去做,而当下的话我们会围绕本土优势产业的国际突破视角去看这个问题。
比如说被动元件,无论是薄膜电容还是铝电源电容,还是电感器,还是MLCC,其实中国已经有很多企业达到了国际竞争力,或者是跟国际的差距已大幅缩小,而这些优势产业本身就会有国产化的诉求出现。整个产业的高速增长一定会被这些企业充分享受,这是第一个维度。
第二个维度,国际国内企业的对成本的控制的能力,以及对制造业的能力的掌控,海外的竞争对手,特别是面对大陆的这些企业,是不太敢在这个领域做大规模的扩产的。这就意味着就面临着行业需求高增长,中国本土的援建的企业又能充分受益,同时叠加竞争对手不敢大规模扩产带来的竞争格局的改善。我们建议投资者一定要去重视的这个环节,因为这块会带来一些高增长的企业,而且一定会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巨头出现。
第二个环节就是围绕着汽车智能化,无论是预控还是是整个模块,包括汽车的智能化芯片的国产化突破,也会有一些新的机会出现。此外还有模拟IC导入车用市场的一个变化,也是看得到的。
整体上来讲,我们认为目前来看,被动原件、域控制、激光雷达、机器视觉,还有整个智能化芯片的国产化过程中,有突破的几个环节都将会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出现。
主持人:目前国内半导体行业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期,然而在不断面临中美科技交锋的同时,我们发现在部分关键领域仍面临卡脖子问题,光刻机的出口限制仍然存在,未来进一步实现半导体全链条的自主可控已成为共识。在这一过程中,哪些板块将受益或迎来突破性发展?
程兵:整体上我们对短期内半导体的产能扩张持谨慎的态度。根本的原因是在于光刻机的供给。一方面是来自于美国的限制,另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光刻机主要来自于阿斯麦。现在的问题是在14纳米的光刻机产能是有限的,光刻机的供给会有一些问题,势必会影响中国半导体产能扩张的节奏。
当然,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技术产能扩张最激进的几个公司也受到了影响,也会延误或者是阻碍中国产能扩张的速度。因此,对中国未来的半导体市场需求的扩张的增速,大家需要保持悲观或者保守的预测,才能够反映行业的真实的状态。
但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长期来看,我们没有那么悲观。原因有两个,第一,我们并不是非常迷信3纳米5纳米的概念,当然这对整个芯片的性能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但实际上来讲,我们现在要急剧扩张的实际上是14纳米以及28纳米制成的工艺以及它的制造实力。如果我们在光刻机领域得到突破,相信会有一个半导体发展的黄金周期的出现。之后我们再去看3纳米5纳米这种所谓的极值外光刻机的攻克。所以在长期来看,我们认为投资者不需要那么悲观。
站在当下,虽然我们对整个半导体产能扩张的增速会持保守的预估,但我们建议大家一定要去关注半导体材料这块的国产化,主要是有三个原因。
第一,先进制程的导入会使得半导体材料的消耗量随着晶圆的数量增长不断有倍数的情况出现。简单类比一下,如果先进制程的比重上升,当产能增长了20%时,整个半导体耗材的消耗量一定是超过20%增速的。总结一下,随着先进制程的增长,半导体材料耗材的比重会上升,这是第一个催化剂。
第二,半导体材料的国产化进度是最慢的,因为半导体材料占整个半导体成本的比重是不大的,最大的是大硅片,其次光刻胶最后是抛光液等。所以大家会觉得,在这一块可能不会有“卡脖子”的问题出现。但随着今年这些政策出台,会使得很多晶圆厂,特别是中国本土的晶圆厂会明显加速对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的替代速度,因此又会有一个行业增速的增量出现。
第三,国内的有一些企业已经在这个环节上慢慢得到突破了,无论是抛光电、抛光液还是光刻胶,甚至包括大硅片都是有一些进展出现的。所以就变成,行业有增长,标的又可以好寻找,而且又在各自赛道都有话语权的投资状态出现。
后续整个半导体设备会受益于政策的驱动迎来一些上涨,但我们认为,长期来看,至少在1至2年维度,大家一定要去思考整个产业增速的核心环节在哪里。我们认为整个半导体的投资的要点还是会更显著地聚焦于材料国产化。
主持人:TMT行业内的由于各个细分赛道的商业模式出入较大,很难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那么在这类标的选择上,我们该遵循什么样的投资逻辑与方法?又有哪些风险点需要我们关注呢?还烦请陈总为我们解读。
程兵:我们有一句最核心的话叫做“围绕着颠覆性创新来做”。为什么科技股能出牛股,包括海外科技股也处于长期大牛股的状态,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实际上是存量需求的替代逻辑,而不是像消费品这样的增量需求的创造。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说我们的电视机,过去是CRT现在是液晶,当液晶电视出现的时候,目标不是给没有电视机的家庭提供电视机,而是让更多有电视机的家庭换成一个液晶电视。每一个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出现,实际上带来的短期渗透率的提升就会给行业带来高增长。大家只要围绕着颠覆性创新去理解,去抓住机会就可以了。
包括电动车也是一样,根本的原因就是用电池驱动来替代燃油机,来作为整车市场的增长动力。当然这只是汽车革命的第一步,先给整车装上电驱动,在电驱动之后才能够无缝衔接去做汽车智能化。所以从这个维度上来讲,我们要去看哪一些技术是能够加速车的智能化逻辑的。
而我们之所以看好域控,域控制、激光雷达原因也是一样。激光雷达助力智能驾驶L3阶段的导入化更加安全,更加快速,而且能够节省更多的算力,而预控就能让车的智能化的模块设计更加快速更加方便。现在智能驾驶的图像显示是摄像头为主,而机器视觉的导入实际上会让整个人工智能对车的智能驾驶方面的控制更加敏捷,这些都体现出技术对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围绕着颠覆性创新去理解。
当然我们还有一个更庸俗的说法“买新不买旧”。当某一类技术创新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时候,已处于全面渗透的阶段,此时已经不具备太多的优势。但如果这个技术是大家都没有听过,而且是在个别的产品上得以应用的话,投资者一定要去重视。
所以从方法论上来讲,我们就围绕着颠覆性创新维度去理解即可。好比当年液晶显示带来的好处,好比OLED特别是柔性显示带来折叠屏的好处,好比智能机带来对功能机的替代,按照这样的趋势去判断就可以,这是在方法论上。
在风险方面,核心就三点。第一点,注意创新力度的层面。比如说VR、AR,虽然我们可以看到长期的趋势是明显的,但是它的应用场景主要还是在游戏层面,市场可能确实会看到它的颠覆性,但是它的场景没有办法应用到普罗大众层面,因此对应市场的爆发就会比较低预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上就会有波动出现,所谓低预期的可能是我们要去考虑的。投资者一定要去看,创新点落实到场景,是不是能够让所有消费者都能够去应用的场景,如果都可以的话,那么一定要重视,那么如果不是的话,建议大家一定要注意短期内没有办法达到市场预期的风险。
第二,购买力的问题。第三,是在中国产业上出现的比较独特的一个地方。我们的产业链还没有达到完全内循环的状态,,一旦任何一个环节遭遇“卡脖子”,都会产生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在半导体芯片领域里,如果冷冻冷却液没有办法提供,可能整个产线都没有办法正常开展。虽然我们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因子,对行业预期的风险就会带来比较大的波动,这块也是我们要去重视的。
所以基本上风险就围绕这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看创新落实的场景是不是能够达到各位消费都能使用的状态。第二就是经济带来的购买力问题的出现。第三是最重要的,外部的竞争会不会更加激烈和严重,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还得要去考虑整个TMT产业的发展的进程。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程总今天的莅临与分享,也祝愿投资者朋友们在未来投资的路上业绩长虹。
私人银行财富演播室,观长期趋势,论财富之道,我是陆嘉能,我们下期再会。

版权声明:本次活动内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主办方所有,任何媒体、机构或个人未经主办方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含文字、摘录等)公开发布,兴业银行、中国基金报、上海证券报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嘉宾言论系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意见。为保护版权,文章中的嘉宾言论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引用,也不得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截取、删节或修改。文章所述观点均为当时观点,不代表对未来的预测,如因为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平台及嘉宾所在机构均不承担更新义务。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平台及嘉宾所在机构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
(CIS)
↓↓↓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直播回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