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严监管下的生存与合规大考,第三方支付2022 年难难难!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严监管下的生存与合规大考,第三方支付2022 年难难难!
[ 复制链接 ]
共创美好
2023-1-20 00:00:22
原标题:严监管下的生存与合规大考,第三方支付2022 年难难难!
2022年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严监管大考与大环境冲击下,每一步都走得步履维艰。
从北京商报记者近几日采访的多家支付机构反馈来看,大环境冲击下展业难度陡增,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支付业务都较往年更趋保守:监管趋严下,线上支付机构宁愿收缩业务,也不再试探监管底线;线下机构也在多轮监管检查下,逐步加强了合规建设。
一支付行业高管直言,“随着断直连下通道和费率进一步趋同,导致了竞争进一步加剧。互联网大厂纷纷收购支付机构,也使得相关交易内化。后续,微信、支付宝等巨头垄断将持续,银行、银联等也在加强对大商户的争夺,可以预见的是,中小支付机构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缩量:收单和跨境支付受影响较大
2022年,大部分支付机构不太好过。
“保守!能守住不下滑就很好了。”一华南地区支付公司高管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受疫情风控影响,该公司线下业务推广、获客、展业难度均较往年大幅上升,“仅以收单业务来看,本来主要靠线下会议类营销,例如展会、产品推介会等,但疫情封控导致各类会议均无法举办,即使已经预订、付了定金的,也因疫情延期,经常会导致有费用支出但实际营销未能展开的尴尬局面。”
这仅是一个缩影。事实上,不少地区不同类型支付公司2022年的业务发展均趋于保守。从线下机构来看,年内餐饮、旅游、文娱类商户流失明显,导致支付机构需要时间重新获取新商户,而这也进一步推高了市场成本。
哪怕是线上机构,也直言展业艰难。一华北地区互联网支付公司从业高管介绍:“疫情影响下,业务前端的同事很难与潜在客户和存量客户直接接触,不利于业务的拓展和存量客户的挖潜;另外由于通道和价格趋同,再加上头部企业的挤压、大商户直连银行等竞争,像我司一样的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拓展受限,生存困难……”
展业难度进一步带来了业绩压力。有支付机构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受到疫情封控及行业环境的影响,收单和跨境支付受到较大影响,预计2022年业绩会较2021年出现大幅下滑;也有支付机构指出,2022年公司业务量虽较2021年略有增长,但未能够完成年初制订计划,和上年相比,代收业务和快捷支付业务的规模在进一步缩小。
支付如同经济的高速公路,其行业发展与经济情况密切相关。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评价,2022年,在疫情反复的冲击下,宏观经济活跃度下降,支付行业也由此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支付行业的交易、展业、客户等都受到影响。另外,支付行业依然保持近两年从严的监管态势,惩处违规、减费让利,在牌照续展过程中,部分空壳或经营异常等支付公司退出,行业机构数量持续瘦身。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则进一步说道,“从央行数据来看,支付机构整体发展还是较为平稳的,只不过有一些机构交易规模在下降,这是因为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另外也反映出行业发展到达一定规模后,长尾效应变弱的现实,毕竟移动支付对场景的覆盖已经足够丰富,人群也保持在十亿这个水平线上”。
竞争:“两头挤压”等进一步持续
尽管2022年支付行业不断“整合”与“离场”,但也未减缓竞争的日趋激烈。
压力主要来源于多个层面。业内谈的最多的是“两头挤压”将进一步持续,首先,断直连导致通道和费率进一步趋同,导致竞争进一步加剧。其次,互联网大厂收购支付机构,使相关交易内化。微信、支付宝的垄断持续,银行、银联等加强了对大商户的争夺,中小支付机构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从表面上看,从事支付业务需要支付牌照,有一定的门槛壁垒,但前述华南地区支付公司高管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实际展业中,除了持牌支付公司竞争压力外,还会有四方聚合公司、软件公司等服务商冲击。
他进一步提到,“支付的竞争本质上是谁更能嵌入场景,谁离商户更近。四方公司和软件公司监管压力较小,机制更灵活,更容易贴近客户,这其实也对支付公司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部分支付机构续牌出现了中止状态,但其依旧在正常展业。对面这些压力,我们只能在一些细分场景上加大产品研发和投入,用数字化改进客户体验,增强合作黏性”。
在业内看来,随着支付行业监管趋严和业务变化,业内竞争愈加激烈,主要是业务转型较慢的部分中小支付机构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大。
王蓬博直言,“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的机构在掉队,头部竞争越发激烈的前提下,如果还想继续用原有的模式发展,未来会在市场整合时被淘汰”。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监管框架的日益明晰、支付行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未来竞争日益激烈,支付机构需要不断创新自有的产品,提高自身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客户新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创新:有公司着力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
回顾近几年,合规挑战也给到支付机构不少压力。持续严监管下罚单频出,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环节中,支付机构的风控和合规任重而道远。
不过,2022年支付行业合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机构业务风险也实质性得到降低。但从北京商报记者采访的反馈来看,大部分支付机构的日子艰难,生存和合规,成为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大环境的催化下,倒逼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在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寻求创新。
例如,有的机构趁着放开后的红利期,帮助商户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利用各类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等为商户赋能引流,建立私域流量,降低综合经营成本,提升商户对公司服务的黏性,实现强绑定;有机构笃定疫情结束后,国内消费和产业格局将会发生一定变化,机构在业务数字化战略、大中台规划落实和组织能力方面持续强化,同时也更关注吸引国际化、年轻化的人才加入。
还有机构成立了国际业务部,积极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外卡收单业务,并进一步拓展产业金融业务、综合支付业务、金融科技业务等,提高创新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中所占比重;甚至有机构率先布局元宇宙,赋能零售消费品牌、版权IP运营方、本地生活服务、文旅景区的元宇宙应用落地……
“2023年考虑到B2B领域市场空间更大,银行与支付机构的合作模式逐渐完善,跨境支付服务商在B2B领域的投入将逐渐加大,跨境支付机构可能迎来新一轮洗牌。”王蓬博预测道。
于百程则认为,疫情加速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进程,在传统支付业务盈利能力下降背景下,支付业务的未来,一方面将是与场景不断结合,与生态形成协同,另一方面则是从支付拓展到细分服务,比如商户数字化综合服务等。
另外支付机构仍要注重合规建设,2022年央行提出加快《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的立法,在2023年有望落地并对行业监管产生重要影响;《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对于支付牌照提出采取分级管理措施,多次被罚会降低分类评级结果,甚至被暂停业务直至吊销《支付业务许可证》,因此合规经营仍是支付机构的重点之一。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共创美好
关注
主题数848
又见无理打压!美国商务部将浪潮集团等28个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
阅读 5233
习近平:十年来我们经历了三件大事
阅读 5016
库里34分被驱逐+破21000分!普尔准绝杀救赎勇士险胜灰熊
阅读 4800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