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金鉴专栏」
›
「车规AEC-Q102」
›
谁来拯救威马汽车?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谁来拯救威马汽车?
[ 复制链接 ]
鹏尚思密达
2023-2-24 22:49:26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深燃,作者 | 黎明,编辑 | 魏佳
危机正像潮水一样涌向威马汽车。
今年以来,威马先后经历员工降薪潮、经销商关店潮、零部件断供潮、供应商起诉潮,每一次浪潮拍打在威马身上,产生的连锁反应就像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外界对威马掉队早已有所感知,如今大家关心的是,它是否还能活下去。
多次降薪后,大批员工离开威马。一位接触过威马员工的猎头对深燃说,去年降薪,差不多人人工资打对折。“威马的人我去年都挖完了。”他说。
经销商与威马的矛盾日渐激化。新车卖不动,占用库存,车款支付后威马迟迟不发车。这导致一些门店选择退网,改换门头卖起了其他品牌的车。
零部件断供让车主苦不堪言。一位威马车主对深燃说,前段时间车出了故障,4S店说缺少配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修好,因为厂家停产不给配发。
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将威马告上法庭。据深燃不完全统计,仅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从今年2月起要以被告身份参加的诉讼就有30多起,开庭公告已经排到4月中旬。原告包括多家广告公司、技术服务公司、汽车零部件公司等。
大家害怕威马突然倒下,而自己的钱还没要回来,于是纷纷申请财产保全,冻结威马的资产。
威马的流动资金已经捉襟见肘,要在短期内获得新融资并不容易。去年威马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至今没有下文。现在,威马正筹划通过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借壳上市,但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现在只有白衣骑士才能救威马,但前提是这得是一匹‘好马’。”一位业内人士点评。
谁来拯救威马汽车?成了2023年造车圈第一个棘手难题。
上市不是解药,但硬着头皮也要上
威马要走出困境,最急缺的是资金,能快速获得资金最直接的方法,是上市。但在上市这件事上,威马走得并不顺利。
去年5月底提交上市招股书后,威马狠冲了一把销量,试图给资本市场留下一个好印象。当时威马的月销量只有两三千台,提交招股书的次月迅速提升至4000台,随后的7月和8月均维持在4500台以上,似乎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这股劲只维持了三个月,就急转直下。到了12月,威马的月销量已跌至两位数。
数据来源于乘联会 制图 / 深燃
在威马一鼓作气冲业绩这期间,港交所并没有通过它的IPO申请。相反,另一家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抢先一步在9月底成功IPO。
为了上市,威马聘请了三家券商作为联席保荐人——海通国际、招银国际、中银国际。其中一家券商的内部人士徐凯通对深燃说,威马没有走完港交所的IPO流程,上市申请在去年12月初已经失效了。港股新上市申请的有效期是6个月,过期后就得重新申请。
据他介绍,港股IPO在准备申请材料时,需要对公司的债务情况进行详细说明,证明公司经营的可持续性。“威马可能面临一些债务问题。从经营可持续性上来说,不是很乐观。”
威马的债务压力很大。过去几年威马的发展,一直是“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双管齐下的策略。外界对威马数百亿的股权融资津津乐道,却忽视了其债务融资的风险问题。
根据威马披露的招股书,去年3月底,威马的账上有66.7亿元的长期借款,22.8亿元的短期借款,合计外债90亿元。4月,威马又向银行借了两笔贷款,合计10亿元,两年之内需要归还。
来源 / 威马招股书
如今已经过去快一年,这些债务会陆续到期。而在这一年里,威马既没有实现上市融资,也没有获得新的股权融资。其收入还在减少,去年只卖了不到3万台车,加起来入账收入只有30多亿元,最后一结算发现还是亏损,继续消耗现金流。
如果不能上市融资,威马只能借新债还旧债。事实上去年威马一直在想办法继续借债,它在5月从雅居乐获得15亿港元贷款,12月又从澳门一家商业银行和深圳正威实业公司分别获得2.5亿港元、5亿元人民币贷款。
这两个时间点很微妙。5月正是威马冲刺港交所IPO的时候,12月上市失败。这说明威马的现金流已经非常紧张。这几笔贷款可在今年底之前提取,目前尚不知道威马已经提取了多少。
在IPO失败之后,威马迅速启动借壳上市。它在今年1月跟香港上市公司Apollo出行达成协议,要用反向收购的方式,把威马打包进上市公司体系里,“曲线上市”。
徐凯通对深燃说,威马撇开上市保荐商去找其他的财务顾问,这在之前并不多见。
“正常的IPO是一个耗时比较长的事情,威马的现金流支撑不了这么久。在业务和财务上,监管部门的提问都比较难回答,所以他们选了借壳这种方式。”徐凯通分析。
不论是正常IPO,还是借壳上市,都是威马自救的手段,而且是目前唯一切实可行的手段。
之前威马在一级市场获得股权融资,投资机构都希望威马能上市,这样才有退出渠道。而且很多投资机构与威马签了对赌协议,如果威马没法上市,投资人可以将股权转换成债权,威马要连本带利归还。一旦触发赎回,威马的现金流就更加危险。
“威马现在的困境是,原来的投资人无法安全地退出,就不会有新的投资人感兴趣,就很难再融资。即便是正常上市之后,会不会有足够的投资者来认购,也是一个问题。”徐凯通说。
上市,威马无路可退。
遭遇前东家狙击,二代平台缺位
沈晖一手创办了威马,在他带领威马冲刺上市时,遭遇了前东家的精准狙击。
吉利集团与威马的知识产权纠纷官司,已经打了快五年,如今进入最关键的阶段。
去年9月,也就是威马递交招股书四个月之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下发一审判决书,认定威马EX5车型上的5个汽车零部件图纸相关信息均属于吉利,威马需赔偿吉利人民币700万元。
这5个零部件包括前稳定杆总成、后桥总成安装支架、前悬左下摆臂、前稳定杆左趁套、后桥总成,均为汽车底盘零部件。一审判决要求威马全部停用。
短期内找到零件的替代品并不容易,这会对威马的新车生产造成影响,而EX5是威马的主力车型。在法院判决下达后,威马EX5的月销量从600多台暴跌至100多台,随后两个月跌至个位数。威马在招股书中说,正在逐步更换淘汰诉讼案件涉及到的技术方案或专利,预计2022年底或2023年中完成。
吉利起诉威马,这是中国汽车行业首例知识产权侵权案,也是索赔金额最高的诉讼案。从2019年开始,吉利在多家法院将威马旗下多家公司、多位员工告上法庭,认为威马侵犯了吉利商业秘密,主张拥有威马所持27项专利的所有权,索赔21亿元。
这场官司一直打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束。一审判决后,威马已经提起上诉。
诉讼暴露的不只是威马的专利问题,还有产品研发的致命短板。研发能力跟不上,是威马陷入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创办威马之前,沈晖曾任吉利集团副总裁,他在汽车行业的经验、资源、人脉,基本都是在吉利工作期间积累完成。当他创业时,他在吉利的很多同事、下属选择加入他的团队。
侯海靖是威马联合创始人,也曾担任吉利集团副总裁。不过跟沈晖擅长资源整合、操作并购交易不同,侯海靖擅长制造和研发。他在吉利还担任成都分公司总经理,负责吉利SUV车型GX7部分开发量产工作。
2016年,侯海靖加入威马汽车,一批吉利研发人员集体跳槽。按照吉利的说法,这批人在离职时带走了吉利SUV车型GX7的全部资料,但威马方面表示否认。这是吉利后来起诉威马侵犯商业秘密的由头。
一位汽车行业猎头对深燃说,“威马的成都研发中心设在吉利工厂附近,当年挖了不少吉利的人。”
有了一些“基础”,威马尽管能快速上马,但也为日后的新车开发、研发迭代,甚至产品质量埋下了隐患。
生产纯电动车,产品平台非常重要。我们嘲笑BBA做电动车是油改电,本质上吐槽的是产品平台。威马的首款车EX5,是基于威马的第一代产品平台,这个平台在早期“借鉴”了吉利的底子,有人认为威马EX5是从吉利的燃油车型改装而来。
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很多车主吐槽威马EX5存在漏风问题。一位北京的威马EX5车主对深燃说,他在2020年买入,日常家用,车最大的问题就是漏风。“风从脚底下灌进来,具体不知道是哪里,冬天特别明显。”他跟4S店沟通过,对方说没有问题。
他不知道的是,燃油车产品零部件数量多,尤其是底盘,会预留安装空洞,如果是从燃油车平台改电动车,车辆底部需要重新密封。如果密封没做好,底盘就会漏风。
威马也曾想过再研发一个电动汽车专用平台。但新平台的研发门槛高,对资金、技术、人才各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威马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投入。
一位熟悉威马的人士对深燃说,早年威马在资金宽裕的时候,把钱拿去建厂、买生产资质,资金被各种固定资产占用,导致无法持续投入研发。
2019年,威马的研发开支是8.9亿元,2020年为9.9亿元,2021年下降至9.8亿元。在其他造车新势力研发费用逐年大幅增高的对比下,威马显得特立独行。
二代产品平台缺位,一代平台又存在专利纠纷,导致威马的车竞争力不强。2020年威马EX5集中发生多起自燃事件,2021年和2022年,威马又发生其他起火事故。
即便是威马重磅打造的全新车型M7,实际上也跟其他车型一样来自第一代产品平台,这款车原本计划去年下半年上市交付,至今没有音讯。
如果不能在研发和产品上有所突破,威马即便能上市,融再多的钱,也白搭。
威马还有哪些选择?
最近一个月,威马仿佛进入“休克”状态。每个月的销量不公布,新车不上市,部分城市门店不开张、售后不作为,就连400热线都难以联系上人工客服。
一位威马EX5车主对深燃说,从2月初开始,威马APP就无法连接汽车,他之前的销售和售后都失联了,厂家也联系不上。有人购买威马W6一个月出现零件问题,在质保期间停在4S店一个月未修理,什么时候修好也没有答复,因为厂家一直不发配件没法修。
一些被拖欠货款的供应商,已经停止向威马汽车供应零部件。威马的物流合作商安吉智行物流、重庆长安民生物流,先后起诉威马汽车,案件都已在2月开庭。其中,安吉智行物流申请冻结威马汽车7653万元资产。威马汽车的零部件从生产到运输,都面临断供风险。
合作商先后起诉威马汽车 来源 / 天眼查
一位前年还对威马赞不绝口的W6车主,现在感觉很迷茫。“担心公司面临倒闭。”他对深燃说。
对于用户的吐槽、合作商的“倒戈”、投资人的质疑,威马并没有公开表态。自从去年下半年提交上市招股书后,威马就开始习惯性“静默”。
威马对外最近的一次公开回应是在2月17日,对“威马汽车财务部门擅自立项”、“企业靠黄牛刷单的千万级项目”、“公司管理层为自己项目开绿灯”三项传言做出了澄清。
威马在声明中说,相关信息“对公司品牌、声誉及企业管理层个人名誉造成严重影响”。公司已经发出律师函。
而对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新车交付等用户关切的疑问,威马并没有提及。或许,对于现在的威马来说,能救自己的只有上市,其他都是空谈。与上市无关的,都要靠边站。
那么这次借壳上市能给威马带来什么呢?
根据Apollo出行与威马达成的协议,Apollo出行计划发行股份收购威马汽车,对应代价为20.23亿美元。不过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账面数字,威马并不会从这笔交易中拿到钱,它拿到的是Apollo出行的股份——通过反向收购实现间接上市。
所以,借壳上市并没有解决威马的资金难题。但是,威马获得了Apollo出行的“壳”,而这个“壳”有资格在资本市场发行股份融资。Apollo出行公告称,拟额外向不少于6名对象定向增发股份,募集资金净额约为35.26亿港元。这其中有大约7亿港元会用来给威马还债。
这笔新融资能达成的前提,是威马不仅要找到愿意接盘的投资人,还要通过2022年财报的尽职调查,Apollo出行还要作为新上市申请人,通过港交所上市委员会的批准。这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失败,融资就会打水漂。
现在,威马的运营资金已经很紧张。威马的应对之策是大幅缩减成本,对内降薪裁员、缩减运营成本,对外不扩张、不合作。
去年11月威马已经进行了一波整体降薪,管理层薪资对半砍,普通员工降薪30%,并停发年终奖和购车补贴。现在正在酝酿新一波降薪。
沈晖在2月初发布的《威马家书》中说,要降本增效,进一步梳理和优化组织架构,精益运营体系、提升运营模式以及管理流程,同时要科学合理定价,改善盈利结构。
今年以来,随着特斯拉发起价格战,很多车企都在跟进降价,威马却逆势涨价。有人评价:“与其卖一辆亏一辆,倒不如涨价不卖了,公司先活下来再说。”
威马还能活多久尚未可知,更重要的是以什么方式活下去。
有一种观点认为,威马或进行转型,为其他车企代工。
这并非空穴来风。沈晖用“大变革”来概括2023年威马整体的战略,其中第一条就是开放合作,“公司的研发能力和量产能力,将全面对外开放”,率先打破“同行是冤家”的桎梏与成见。
信息来自《威马家书》
威马现在有两座整车工厂,浙江温州和湖北黄冈的工厂都有电动乘用车生产牌照,湖北工厂还有燃油车生产牌照。两座工厂的最大年产能为25万辆。在生产牌照如此稀缺的当下,转型代工,充分发挥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也不失为一种自救方式。
如今威马面临的危机,跟蔚来2019年缺钱、小鹏2022年缺管理、自游家缺生产资质不同,它是全方位的,各个环节相互依赖,一环扣一环。威马要彻底脱困,不仅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还要有白衣骑士救援,更需要在产品和服务上彻底改进。
从“威马”到“危马”,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这背后的艰辛和无奈,只有亲历者才会懂。
*应受访者要求,徐凯通为化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鹏尚思密达
关注
主题数122
特斯拉最大空头再唱衰:明年股价还将再跌80%!
阅读 2681
俄媒称或有两辆车参与制造刻赤海峡大桥爆炸
阅读 2522
要改写造车新势力格局,零跑靠的是什么?
阅读 2399
发布新话题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