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马上评|家长被逼退群,教师节送礼的歪风真没法治? ...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马上评|家长被逼退群,教师节送礼的歪风真没法治? ...
[ 复制链接 ]
宋长宁
2022-9-7 15:51:04
又见集资送礼的“马屁”家长群。临近教师节,柳州某学校一个家长群被曝出要求家长凑钱给老师购买兰蔻礼盒,其中一名家长表示不参加后,被要求退出家长群。相关聊天截图在网上引发热议。柳州教育局发布公开信,呼吁家委会主动抵制请客送礼歪风邪气,义正词严拒绝“变相行贿”违规行为。
无论从国家还是到地方,严禁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禁止向教师赠送礼品礼金的通知可谓三令五申,对于各类变味家长群的批判也早已火力密集。但不得不说,这种行为在现实中依然存在,被曝光的新闻或许只是其中一例。
事实上,之所以给老师送礼很难避免,大概是人们很难摆脱一种文化语境——送礼本身是一种常见的人情往来。平心而论,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有几人能够免俗呢?送礼作为传统社会简单直观的心意传达,本身有一定的“市场”。
而这对老师当然也是适用的。还记得童年看的动画片《木偶奇遇记》,匹诺曹上学的第一天,他的父亲就给了匹诺曹一个苹果,让他带给老师。一个小的细节,也能看出“送礼”的普遍文化意义。然而,一旦单纯表达心意的送礼被异化,像某些家长群一样透着一股道德绑架的气息,那就会令人生厌。
有人说,全体家长凑钱送一个礼物,至少能够避免家长各自送礼的“内卷”。这种说法或许可以解释送礼家长群为什么得以存在。这当中有被逼退的家长,反过来说,背后还是有至少几十个家长,默默地配合着这种送礼之风。
把送礼的错误全归罪到家长头上,或许并不公平。为什么要送礼,很多家长其实心里也有苦衷,担心孩子、担心环境,都是人之常情。但真正要扭转这股不良风气,关键还在老师和学校。就像这个新闻里,那位退出群聊的家长就说,往年教师节也买过水杯,在普通假期以及毕业季,都会有家委会成员“张罗”对老师表示一下感谢。
那么,老师怎么就收下了呢?老师怎么会不知道这些东西的由来?又怎么会不知道家长群扮演的作用?当然,这些东西谈不上多贵重,水杯300多元,准备送的化妆礼盒400多元,要说老师“贪婪”也许并不成立,老师也只是不想让家长没面子而已。既然背后都是人情,老师和家长之间,或许也就建立起了一种默契。
但老师和学校都应该明白,拒绝收礼应该是态度鲜明的,事关师德师风,不能有一点含糊。说到底,还是应该把规矩讲清楚,不送礼就是不送礼,老师既要明确地告诉家长不收礼,也应该让他们放心,自己绝不会因为家长的“不周到”让孩子遭受不公正对待。
至于表达尊师重教、感谢老师,方式还有很多。就像柳州教育局发的公开信所说,提倡以“一条祝福短信、一声亲切问候、一次家校互动”表达对教师的崇敬感激之情。从学生来说,画一幅画,写一幅毛笔字,做个手工艺,难道不能更好地表明心意?情感表达是人之常情,去掉那些世俗气,回归纯粹的朴素自然,教育场景里的每一个人都与有责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宋长宁
关注
主题数31
基于Microchip的极低功耗MCU无线智能照明解决方案
阅读 5806
带着梦想上天宫
阅读 3866
马斯克狗狗币“传销案”再增7名原告和6名被告:索赔2580亿美元 ...
阅读 3041
发布新话题
首页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