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行业趋势」
›
「激光行业信息」
›
激光雷达上车元年,失望与希望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激光雷达上车元年,失望与希望
[ 复制链接 ]
caymkda949764
2022-12-9 18:29:45
撰文
/ 钱亚光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玉超
11月9日,激光雷达上市公司Quanergy宣布启动退市程序。Quanergy退市是因为市值不足1500万美元达到一定天数,退市前,Quanergy市值仅为1147万美元。
在Quanergy宣布退市的前两天,激光雷达鼻祖Velodyne和Ouster两家上市公司宣布合并。Velodyne此前一度垄断了车载激光雷达,而Ouster曾经被国外独立金融研究平台Seeking Alpha评为“最被低估,最值得入手”的激光雷达公司。
9月30日,号称全球车规级激光雷达鼻祖、1998年创立的Ibeo宣布启动破产程序。官方解释破产原因是,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增长融资,也就是钱没了,经营难以为继。
在美股上市的激光雷达公司处境艰难。Velodyne的股价已经跌至不足1美元,今年内累计跌幅超80%,Ouster的股价已从上市首日的11.19美元跌至1.15元,跌幅超99%,其余的 6 家激光雷达公司也未能幸免,自今年以来,Quanergy 、AEye等激光雷达上市企业的市值跌幅超90%,即便跌幅最低的Innoviz其市值也已腰斩。
量产元年众生相
在国外激光雷达公司纷纷宣布破产、退市、合并自救的同时,中国激光雷达公司不但已经实现半固态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还推出了新一代纯固态量产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蔚来ET5/ET7、小鹏P5/G9、威马M7、哪吒S、高合HiPhi Z、长城沙龙机甲龙、长城摩卡、埃安LX plus、上汽智己L7、飞凡汽车R7、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长安阿维塔11、奔驰S级、奥迪A8等一批今年上市的车型或都会搭载激光雷达。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激光雷达5.7万颗,而去年全年不到8千颗,今年全年预计前装标配交付将超过12万颗,相比去年增长10倍以上。
据全球知名市场研究与战略咨询公司 Yole Intelligence 发布的《2022 年汽车与工业领域激光雷达应用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从ADAS前装量产定点数量地区分布上来看,中国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是ADAS前装量产定点主要地区。
从ADAS前装量产定点数量公司分布上来看,禾赛科技斩获了截至目前全球27% 的前装定点数量,排名全球第一。速腾聚创以16%的数量排名中国第二、全球第三。
今年5月,亮道智能率先推出全国首款Flash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LDSatellite,不久前宣布SPAD芯片已经通过AEC-Q100认证,进入客户送样阶段,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计划在2023年第一季度进入投产验证阶段。
11月2日,禾赛推出的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FT120已经拿到多家主机厂百万订单,预计将于 2023 年下半年开启量产交付。
11月8日,速腾聚创发布全固态补盲激光雷达RS-LiDAR-E1,预计量产交付时间也在2023年下半年。
禾赛目前的车企客户包括理想、高合、路特斯、集度、爱驰。今年 10 月,禾赛宣布与长安汽车正式达成合作关系,长安汽车 SDA 架构下的多款全新车型将确认搭载禾赛 AT128 车规级激光雷达。而小米推出的第一款车型将使用禾赛的激光雷达。
速腾聚创已累计获得比亚迪、广汽埃安、一汽红旗、北汽、奇瑞、长城、小鹏、极氪、领克、威马、零跑、东风、Lucid等企业50余款定点车型订单。到今年底,速腾聚创将有 11 款车型项目进入量产。
图达通目前已知的车企客户只有蔚来。基于蔚来 NT2.0 平台的三款车型 ET7、ET5、ES7 全系标配图达通的激光雷达。
目前搭载华为激光雷达的车型包括:极狐阿尔法 S、阿维塔 11、哪吒 S 以及广汽即将推出的一款高端车型。
大疆旗下的激光雷达公司览沃 Livox,除了是小鹏 P5 的激光雷达供应商外,也是理想 L9 的供应商。
探维科技宣布获得合创汽车多款车型定点,其中一款为合创Concept-M量产版车型 G08。
北醒研发的新一代车规级激光雷达,目前已经获得国内一家造车新势力的量产定点,将于2023年二季度正式上车。
上市困难融资仍热
虽然几经尝试,但国内没有一家激光雷达企业上市,不过资本市场对于激光雷达公司的投资却是热火朝天。2022年1-10月中国激光雷达市场已发生17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已完成24.27亿元。
11月4日,亮道智能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B1轮融资。此轮融资由朗玛峰创投领投,彬复资本跟投,国投招商追加投资。
11月11日,速腾聚创公布新一轮战略融资的豪华产业投资方阵容,包括吉利控股集团、路特斯科技、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囊括车企、Tier1以及供应链等各个环节;早在今年2月,速腾聚创获比亚迪领投的超24亿元战略融资,成为目前车载激光雷达领域单轮最大融资,6月,速腾聚创再获新一轮融资。
11月中旬,一径科技宣布完成了数千万元美元C轮融资,此前,该公司已经获得百度、小鹏汽车、上汽、东风等多家战略投资加持。本轮融资也将加速长短距全系列车规级前装量产激光雷达产品的迭代,加快核心芯片自研进度,扩充产能。
而目前量产规模最大的禾赛科技,前期的融资已经经过9轮,投资方包括小米、美团、高瓴、百度、安森美半导体、德国博世、光速全球基金、启明创投等跨国集团、知名机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亿美元,估值达30亿美元。
中外冰火两重天
无论是量产情况还是融资,激光雷达在国外和国内发展情况都有很大差异,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国外和国内激光雷达企业所处汽车行业大环境不一样,中国蓬勃发展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为智能驾驶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截至目前,国外只有奔驰、奥迪、宝马、丰田、本田、沃尔沃、大众7家品牌8款车型宣称搭载激光雷达。相比之下,国内激光雷达的定点车型已达30余款。
国外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曾宣布拿下了现代摩比斯的数十亿美元订单;Innoviz除了此前宝马的订单,今年还拿到了大众集团近40 亿美元订单;Lumina 目前与沃尔沃、极星以及上汽等车企都建立了合作关系;Cepton 则拿到通用汽车多款车型的订单。不过,国外实际规模化交付前装激光雷达的供应商,只有法雷奥一家。
国外OEM对激光雷达上车普遍持谨慎保守态度。相对于中国市场赛道火热的现状来说,国外主机厂旗下激光雷达单车搭载量普遍在1颗左右,搭载车型相对较少,上市量产时间规划较晚或并不明朗。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外资OEM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也持谨慎态度,更偏向法雷奥等起步早、供应链成熟、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外厂商。
另外,国外车企的系统性开发模式,一个新技术或者新车型的开发周期相对更长。海外厂商激光雷达认证流程长,在最终质量认定方面具有更高安全性要求,量产进展缓慢,定点决策谨慎,因此定点项目与时间计划均滞后于国内企业。
亮道智能CEO剧学铭曾在公开场合提到,国外车企以德国为例,开发周期长,对于很多激光雷达创业公司生存是极大的考验,错过一次机会就需要持续烧钱等下一个节点。
这意味着,如果激光雷达公司没有在一个开发周期内拿到订单,就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产品无法及时上车,也就没有收入,如果自身资金储备不足,又遭遇资本寒冬,就会让其陷入恶性循环,很可能发生如今海外激光雷达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而在中国,随着多家车企城市导航辅助驾驶(NOA)的落地,激光雷达量产上车已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目前已经有5家本土供应商真正进入前装交付阶段。
国内自动驾驶及整车智能化的进展比国外快,为了彰显自己的智能驾驶能力,国内的主机厂车企对激光雷达的接受度更高,纷纷宣布新车型搭载激光雷达,甚至将其标配。
另外,中国消费者对于新装备、新技术更为宽容,国内激光雷达公司在本土也有着下游需求的优势,其发展环境是优于国外市场的。激光雷达已经成为国内汽车智能化的最新“标签”。
禾赛CEO李一帆指出,中国的智能车领先全球至少三年,中国智能车的供应链其实也领先全球三年。当年国外激光雷达企业早早发车,结果上了一辆“骡车”,中国企业当年也没那么晚,但开的是一辆汽车,所以速度更快,这是中国汽车供应链的机会。
其次,激光雷达的技术发展,已经到了可以量产的地步,而国外的激光雷达企业并没有把握好量产的节奏。
目前,激光雷达行业还处于技术迭代的发展阶段,量产需要完全满足三个条件:性能、可靠性和成本。
行业整体发展方向是减少机械部件、提高发光效率、提升算力、降低成本。据亮道智能产品运营总监王石峰介绍,按照结构,激光雷达分为发射模块、接收模块、扫描模块、控制模块。
发射和接收部分,整个模组大概占比是1/3,还有一部分跟主板相关的成本占1/3,其他的1/3来自于整个激光雷达的结构件和密封胶等。
目前,激光发射模块逐渐采用平面化的激光器器件,向VCSEL(垂直腔面发射器)转变, 其功率更高,体积更小,良率可控;激光接收模块向 SPAD 转变,采用CMOS工艺的单光子探测器,灵敏度更高,且体积小适合大规模量产,最终形成与车载摄像头相似的镜头、芯片模块化生产组装工序,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物料成本和调试成本,并同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一致性。
与此同时,传统消费类电子、工业产品代工厂商也在进入激光雷达赛道。一方面,对于工艺的进一步提升,包括材料优化,甚至结构优化,有助于快速降低整机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良好的发展前景可能会吸引更强的上游供应商进入,更完善的本地化供应链体系,也解决了车企的后顾之忧。
前几年,激光雷达处于机械激光雷达阶段,不但产品不符合车规无法上车,而且成本非常高,无法进行大规模量产。海外雷达企业起步偏早,因关键技术问题没解决,导致迟迟无法量产,车企给他们订单的时候却迟迟不能交付,财务报表不好看,因此出现各种问题。
而中国激光雷达公司对技术路线有正确的判断,产品又有足够竞争力,能快速量产落地,同时经营稳健、商业模式清晰,有快速的响应能力与服务能力。
李一帆表示,量产成功就好像树上那颗果子,土壤下面的工作包括:芯片化技术研发、自建产线、供应链管理、功能安全、网络安全、预期功能安全、标准化定义、产品设计等等等等,每件事都耗时耗力,其中任何一项,都需要激光雷达企业投入以年为单位的时间成本,以及巨大的人力成本。
第三,中国在激光雷达领域通过大规模量产,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链生态系统,一起推动中国的激光雷达产业迅速发展。
国内上车进展更快,国产激光雷达渗透率的先行提升,同时拉动产业链机遇。随着国内激光雷达的装车量不断提升,有望在车载激光雷达市场占据有利地位,推动国内激光雷达产业链企业发展。
激光雷达上游产业链可分为扫描部件、收发部件、光学部件和信息处理部件,核心元器件有半导体激光器、光电探测器、扫描镜、MEMS、数模转换部件、FPGA芯片、模拟芯片等。
目前,芯片仍为Intel、AMD、TI等国际巨头垄断,但国内已经有了主控芯片供应商,比如有安路科技、紫光国微等,模拟芯片也有富满微、上海贝岭、华润微、圣邦股份等国内供应商。
而激光器、探测器、光学部件已实现国产替代,光学部件代表性厂商有舜宇光学科技、炬光科技、永新光学、蓝特光学、水晶光电、福晶科技、腾景科技等;激光器有炬光科技、瑞科激光、长光华芯、瑞波光电、纵慧光电等,探测器灵明光子、宇称电子、芯辉科技、阜时科技、芯视界等。
产业链中游,以专业激光雷达集成供应商为主,如禾赛、速腾聚创、图达通、览沃、华为、一径、探维、北醒光子、镭神智能、万集科技、亮道智能、力策科技等,也有Tier 1(法雷奥)、科技巨头(华为)加入。
产业链下游应用丰富,涵盖无人驾驶(L4&L5)、高级辅助驾驶(L2&L3)、服务机器人和车联网这四大应用领域,除机器人领域外均与自动驾驶相关。
从 2020 年开始,中国本土激光雷达公司大疆览沃、速腾聚创、图达通、禾赛与华为,先后进入前装量产的交付周期。进入到 2022 年下半年,中国的激光雷达公司已经实现大规模量产交付。
以速腾聚创、禾赛为代表的中国激光雷达公司,已陆续自行建造激光雷达生产线,具备大规模的量产能力,在未来的大规模量产中占据先机。
禾赛在上海嘉定已经投产了两个工厂,明年产能可以达到50万台。为了满足未来更大规模的交付需求,禾赛投资了近 2 亿美元打造了“麦克斯韦”智造中心,预计将于 2023 年正式投入运营,2025年实现百万产能。
速腾聚创与立讯精密成立合资智造企业 Luxsense(立腾创新)。除此之外,速腾聚创智造集群一期投资超10 亿元,厂房面积超 5.5 万平方米,先后搭建近 20 条自动化产线,可实现百万级产能,并同步自主开发高度智能的生产软件,可达到“每12秒生产一台激光雷达”的效率。
图达通以股东均胜电子代工生产激光雷达,首条投产的产线年产能10万台/年,第二产线预计2022年投产,产能2万台/月。
亮道智能的核心元器件SPAD芯片已成功通过AEC-Q100认证,自有工厂全自动化生产产线正在建设中,设计产能50万台/年,计划2023年第一季度投产验证。
一径科技自建MEMS激光雷达产线,一期产能5万台/年。
据统计,搭载激光雷达的新车型大多数会在 2025 年前发布。按照摩尔定律,未来几年内激光雷达有望在保持现有成本的情况下,实现性能成倍增长。
激光雷达前景展望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激光雷达7.42万台。
而从明年开始,随着比亚迪、长安、埃安等车企开始进入激光雷达上车周期,将继续带动市场增量上扬。
随着激光雷达上车加速,有机构预测2023年国内乘用车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将冲刺40-50万颗规模,同时,L3/L4的B端运营市场也将受益新政策(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共同带动激光雷达前装市场呈现双线并行落地格局。
预计2025年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将有望达到200万颗/年的规模。其中,面向私人消费市场的车型,将主要以1颗前向、2颗补盲配置为主,L3/L4的B端前装则主要以1颗前向、4颗补盲配置为主。
目前,除了已经上车的小鹏、蔚来、理想、阿维塔、飞凡、长城、埃安等数个品牌,从2023年开始,第二波上车潮也将出现,包括一汽红旗、奇瑞、长安等多个品牌已经确定量产搭载。
不过,量产并不代表一切,毕竟激光雷达在汽车上的应用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量产只是竞争的开始,跑在前面的选手,也面临着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如技术的变革、生产的节奏等,很有可能在下一圈就被淘汰。
而且现在量产车型上的激光雷达,软件没有跟上,功能并不完善,有的并没有应用到行车或泊车之中。从消费者角度看,很难感知到激光雷达存在的意义,也不知道车辆在什么情况下激光雷达会发挥作用。预计再过一段时间,激光雷达产品的功能和价值才会有更明显地体现。
在李一帆看来,有激光雷达比没有激光雷达更安全,已经形成共识,可能在激光雷达变得像摄像头那样便宜的时候,大家还是会愿意为了提升安全而选择激光雷达。所以激光雷达长期存在的价值是清晰的。
他认为,激光雷达的普及会分几步,第一步,到2025年,有些车厂比如像蔚来、理想等品牌,所有的车都会标配;第二步,5年之内激光雷达的应用会扩大到超过销量的一半,然后普及速度会很快。
剧学铭认为,激光雷达要满足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然后反推技术路线是不是能够完成,然后哪种技术路线在这个框架下能够胜出。
他判断,未来激光雷达的标准化的程度会逐步提升,这个标准化不是说一定是某个技术路线一家独大,有可能还会存在2-3个主流的技术路线,针对这些技术路线就会相应的标准化,变成一些核心模组厂商,在里面会提供更高的价值。
在激光雷达的逐步完善过程当中,需要激光雷达供应商和车企一起,基于可靠的硬件去做出自己的功能,通过硬件、软件、数据、测试的闭环体系,来不断优化下一代激光雷达产品,让激光雷达安全、高效的能力逐步被大家感知,并进一步得到认可。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贾可:不要倒在时代的洪流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caymkda949764
关注
主题数23
印度为何高调加入全球芯片制造竞赛?
阅读 2789
券商齐看好、北向资金逆势加仓!半导体有望迎来“高光时刻”? ...
阅读 2737
青岛:一负压救护车发生交通事故,参与救援市民请就地静止 ...
阅读 2122
发布新话题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