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未来30年人口的最大挑战: 如何让年轻人生育不“躺平”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未来30年人口的最大挑战: 如何让年轻人生育不“躺平”
[ 复制链接 ]
童天一
2023-1-20 23:40:00
原标题:未来30年人口的最大挑战: 如何让年轻人生育不“躺平”
2022年,我国人口总量首现负增长,减少85万人。人口数量由增转减与人口结构老龄化并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就人口负增长问题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未来几年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还可能“此消彼长”地缠绕一段时间,现在就说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为时尚早,但我国人口负增长大势已定。人口负增长是长期低生育率的必然结果,我国持续30年的低生育率消耗了人口正增长的惯性。
原新认为,从现在到2050年的近30年,是人口负增长早期阶段,人口会呈现出温和下降的态势。这30年是一个宝贵的窗口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摸准年轻人的生育需求并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能让年轻人在生育问题上不“躺平”不“佛系”。
我国处于人口零增长阶段
第一财经:与国际相比,我国的人口负增长呈现出什么特点?您认为,当前我国处于人口负增长的什么阶段?
原新:现在判断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或是阶段有点为时尚早,去年只是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还没有观察到一个持续性、常态化的减少过程。无论是2021年的净增长48万人,还是2022年净减少85万人,相对于14.12亿人的总人口规模而言,规模太小,并不能代表什么。
学术界将人口增长分为三个阶段,正增长、零增长和负增长,准确地说,我国现在处于人口零增长的阶段,零增长阶段是一个短暂的过渡阶段,零增长在人口学的另一个含义是人口总量已达峰值,也就是说,中国人口几千年以来不断增加,现在达到了最高值14.1亿~14.2亿。
人口零增长是负增长的准备和过渡阶段,在这阶段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还会缠绕一段时间,最后过渡到死亡率占了上风就会开始长期的、稳定的、常态化的人口负增长。
我国出生率还有可能增长的一个因素是三年疫情推迟了人们的生育行为,疫情之后可能会有一个生育的“反弹”,但我国人口负增长的大势已定,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口零增长到负增长一般有3~5年的过渡时间。
我国人口负增长的最大特点是占世界人口17%~18%的第一人口大国整体实现了负增长。现在已经进入人口负增长的国家大部分都是人口比较少的国家,只有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规模,他们可以通过国际移民来调节或是延缓负增长的趋势,但对于有14亿人的中国来说,一旦陷入了负增长的状况,是很难调整过来的。
第一财经:为什么我国人口负增长出现的时间比预期的要早很多?
原新:人口负增长是长期低生育率的一个必然结果,相比全球的人口转变,中国人口转变的典型特点就是急与快。人口出生率从35‰到12‰的转变,我国仅用时40年(1966~2006年),相比欧盟国家少用80~90年。同时,我国的生育率水平从6以上降至更替水平,仅用时23年(1968~1991年),只相当于多数发达国家用时的1/4~1/6。
我国的生育率水平自1992年以来就一直在更替水平之下持续波动下行,2020年降至1.3,2021年不足1.2,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的数据,生育率还在继续走低。
未来30年人口负增长时代的机会和挑战
第一财经:网络上观点认为我国人口数量多,人口负增长关系不大,我国人口保持在7亿~8亿就可以了,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原新:把人口从14亿人减到七八亿,关键在于以哪种方式来减。用50年减到七八亿,还是用100年减到七八亿,剩下的七八亿人的年龄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人口负增长的早期阶段,是一个温和的下降过程,但在人口负增长的远期阶段,会是一个剧烈的下降过程。
我国人口问题面临的形势是近忧很小,而远虑很大,如果在早期阶段可以让生育率提高到一个适宜的水平,那么远期阶段就可以尽量避免出现人口剧烈减少的危机。
按照联合国的最新人口预测,如果保持1.4~1.5的生育率,中国人口到2050年还在13亿人以上。如果还按照这样一个生育率继续再走50年到2100年,人口就会减少到了大概7.7亿左右。
如果生育率保持在0.9~1.0,即每对夫妻只生1个孩子,那么到2050年,我国还有12.2亿人左右,和1.4~1.5的生育率相比没减少太多,但是如果继续保持1的生育率,到这个世纪末只有5亿人左右,50年周期减少一半以上的人口数量。
所以,一定要重视人口负增长的阶段性,未来30年正好处在人口负增长的一个温柔期。这30年的生育率对于2050年以后的人口变化非常关键。
生育率对于人口老龄化也很重要。从人口结构变化来看,按照1.4~1.5的生育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在2054年将达到峰值5.2亿人,老龄化水平升至40%以上。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2022年老年人口2.8亿人,老龄化水平是19.8%,也就是说在未来30年左右的时间内,老龄化水平会再翻一番;到了本世纪80年代,老龄化水平会达到48%,近一半的人口都是老年人。如果生育率保持在1的话,虽然老年人口数量不变,但是到2054年我国老龄化水平会超过44%,到本世纪80年代,老龄化水平达到62%,近三分之二的人口是老年人。也就是说,生育率越低,将来的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越高。
第一财经:人口结构和人口数量一样重要,如果未来的七八亿人中,老年人占到大多数的话,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挑战。为了让人口发展更加健康,在未来30年人口负增长的早期阶段,您觉得最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原新:未来这30年,对于我国来说非常关键,是一个宝贵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应趁现在生育率还有弹性的时候,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些弹性激发出来。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国际经验来看,降低生育率办法很多,而提升生育率几乎没有特别成功的经验。而且提升生育率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包括经济的、时间的、社会的、政治的、情感的,各个方面的成本都非常高昂,这一点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
如何让年轻人生育不“躺平”
第一财经:提升生育率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出台了很多提升生育率的政策,效果仍然有限,原因何在?
原新:现在政策上鼓励多生,采取积极生育政策和措施,很多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包括经济激励、时间支持、技术支撑、服务优质、环境优化等一系列奖励措施,并以地方法规的形式给予保障。然而,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经济越发达、生活条件越好、教育水平越高,越不愿意生孩子,这是个内生性的问题,外生性的生育政策想刺激人们生育,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难的。
第一财经:看来应对人口负增长,最大的挑战是提升生育率。您觉得提升生育率方面,最重要的是什么?
原新: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太低了,而且持续走低。2021年调查,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00后”仅为1.54个和1.48个。生育意愿会左右生育行为,生育行为一般低于生育意愿,2020年的生育率只有1.3,近两年低于1.3。不仅如此,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结婚了,单身人数不断增加,而且不少年轻家庭还选择“丁克”(即双收入无子女家庭)。
孩子对于家庭和社会的意义,在现在年轻人的观念中已经与他们父母辈、祖父母辈的普婚普育观念大相径庭,还似乎变得可有可无了。想要改变年轻人的这种观念是非常难的,如何真的能让年轻人在生育问题上不“躺平”不“佛系”,我觉得一个很具挑战性的难题。
从政策的角度来说,虽然我国没有出台直接应对人口负增长的战略措施,但在应对低生育率以及老龄化的方面已经制定了很多政策,应对低生育率就是应对人口负增长。我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摸准年轻人到底在什么情况之下他才愿意生育,也就是说年轻人的生育需求到底是什么,对此应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让目前已经出台的众多的提升生育率水平的规划、政策、措施能够真正落地产生效果,而不是只停留在政策的架构层面,关键是促进政策措施产生真实的效果。
在现有的政策和清楚年轻人生育需求的基础之上,应该进一步去完善补充相应生育激励的政策和措施。因为一代人和一代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生育激励的政策也不能停步,也要动态调整,在这方面政府还需要下大力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FIB-TEM」
童天一
关注
主题数881
马克龙接受采访,提醒欧洲不要成美国或中国的“附庸”
阅读 5653
七大春晚收视出炉,北京台力压湖南台,宋小宝逗笑赵丽颖创高峰
阅读 5243
媒体:支付宝已支持给微信、QQ好友转账,需扫码领取
阅读 4749
发布新话题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