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人间琐事」
›
「社会新闻」
›
医药反腐潮下多家IPO药企撤材料 71家在审企业待检阅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医药反腐潮下多家IPO药企撤材料 71家在审企业待检阅
[ 复制链接 ]
冰冷冷的心
2023-8-10 18:50:30
在医药反腐持续高压下,医药企业的 IPO之路也面临冲击。
近日,上海荣盛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荣盛生物”)主动撤回了科创板IPO申请,其主要从事水痘减毒活疫苗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22年6 月 27 日获科创板受理,2022年12月26日通过上市委会议。
过会以来,荣盛生物一直未提交注册,期间因补充财务资料暂停审核一次,今年6 月6 日恢复审核,不承想两个月后却主动终止了 IPO。
对于终止原因,荣盛生物并未披露。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曾多次致电荣盛生物对外公布的联络电话,均无人接听。但在其 IPO期间,公司销售费用高企、业绩可持续性存疑等引发监管层反复问询和市场人士的质疑。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荣盛生物的销售费用分别为0.43亿元、0.55亿元、0.85亿元和0.40亿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4.61%、32.62%、32.28%和33.81%;同期公司的疫苗推广服务费分别为0.19亿元、0.43亿元、0.74亿元和0.35亿元,占销售费用的比例分别为43.99%、78.93%、87.05%和 87.34%。
“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医药行业有很多打着科研经费、学术会议等名义的‘带金销售’乱象,而这笔费用常常会被归入到药企销售费用结构中,导致医药行业销售费用高企的异象迭起,进而衍生出药价虚高、医疗腐败以及过度医疗等一系列问题。
”华南一名资深的医疗第三方服务机构人士受访指出。
多家医药公司终止IPO
荣盛生物的现象并非个例。
今年以来,截至 8 月 9 日,沪深交易所合计12 家医药公司终止 IPO,包括沪市主板 2 家,科创板4 家,创业板 6 家。
除了荣盛生物之外,沪市主板 IPO 企业汉王药业,创业板申报企业力捷迅、致善生物等医药公司也先后撤单。而这些企业在被问询的过程中,都重点提及了销售费用的问题。
中药公司汉王药业于去年5月登陆沪市主板获受理,今年3月全面注册制实施后获平移受理。2020年—2022年,汉王药业销售费用分别为2.75亿元、2.91亿元和2.9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82%、39.88%和39.44%,公司的销售费用主要为市场开发费、职工薪酬、差旅费等。其中,市场开发费金额分别为2.28亿元、2.42亿元和2.45亿元,占销售费用比例分别为83.02%、82.98%和82.79%,市场开发费显著超过公司净利润(同期,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79亿元、1.81亿元、2.60亿元)。
与高企的销售费用形成对比的是,2020年至2020年,汉王药业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14.92万元,1106.81万元、921.73万元,同期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59%、1.51%和1.23%,三年来汉王药业研发费用累计总和仅为2443.46万元,不足一年销售费用的零头。
从事化学药制剂及中成药研发的力捷迅,其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例更是超过了四成,报告期内,销售费用分别为1.74亿元、1.99亿元、2.14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47.60%、46.11%、44.93%,据悉,公司销售费用主要包括推广服务费、职工薪酬等。
其中,推广服务费占据了公司销售费用的大头,报告期内,力捷迅的推广服务费金额分别为1.62亿元、1.82亿元、1.95亿元,占销售费用比例分别为93.27%、91.22%、91.09%。
在深交所的两轮问询中,均涉及力捷迅推广服务费及推广服务商,尤其在首轮问询中更是抛出十个相关问题,如要求公司说明“报告期各期不同类型会议服务对应的金额、场次、单场会议平均参会人数,分析不同类型会议服务的单场会议平均参会人数、平均服务价格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或其他医药制造业(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及原因”等。
据力捷迅回复,2020 年至 2022 年,公司推广服务费中会议服务费用金额分别为6518.36万元、7388.69万元、7966.04万元,会议服务场次分别为1722场、1958场、2111场。以一年 365 天计算,2022 年力捷迅平均每天召开科室会议5.78场,单场参会人数为11-15人,场均价格为3.77万元/场。
事实上,医药企业IPO在审核时,畸高且合理性存疑的销售费用,尤其是可能暗藏商业贿赂的推广费等,一直是监管部门从严审核、重点问询的问题。
早在2022年10月,倍特药业因在IPO过程中,存在部分业务推广费原始凭证异常,部分销售推广活动未真实开展,业务推广费相关内部控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被证监会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2022年11月,深交所又向野风药业的保荐机构安信证券及保荐代表人于右杰、王志超下发监管函,指出其是“对发行人市场推广费的结算依据、实际控制人资金流水等事项核查不到位”。
71家医疗健康企业IPO在审
据统计,截至目前,合计有 71 家wind 医疗健康企业 IPO 在审(已披露待审核)。
其中部分企业的销售费用占比也较高,剔除30 家营业收入低于千万元的未盈利企业和尚未披露 2022 年经营数据的公司后,2022 年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超过 30%的企业有9 家,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拟在创业板上市的津同仁。
津同仁在2020年至2022年实现营收分别为8.18亿元、10.12亿元、10.86亿元,销售费用则分别达到4.01亿元、5.15亿元、5.64亿元,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03%、50.86%、51.95%。
此外,百神药业、科瑞德、赛克赛斯、锦江电子、卓谊生物、欣捷高新6 家公司 2022 年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也超过40%。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了部分在审药企公司,
一家拟 IPO 医疗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指出,目前公司的 IPO 正在正常审核,“审核的过程公开资料也可以看到,如果有其他信息,我们也会正常披露。”
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监管层关注医药企业畸高的销售费用也是为了肃清行业的不良风气,并非打压药企 IPO。
“
我们对于IPO的态度是比较乐观,企业有足够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资本市场肯定不会将其拒之门外,对于真正的硬科技、合法合规的公司,是可以经得起行业检验的。
”东南地区一名医药企业投资人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冰冷冷的心
关注
主题数854
李谷一回应缺席春晚:新冠病情恢复慢
阅读 5078
港星上自杀式综艺,节目黑红模式炸翻内娱,怎么就被观众骂惨了
阅读 4256
美商务部又对20多个中国实体实施出口限制,外交部:中方坚决反对
阅读 4183
发布新话题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