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Portal
讨论研究
知名厂商
金鉴实验室官网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广播
群组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行业趋势」
›
「LED行业信息」
›
定鼎之战:半导体CIM系统的三次浪潮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定鼎之战:半导体CIM系统的三次浪潮
[ 复制链接 ]
David墨
2022-10-19 06:43:22
本文引语:年轻的大卫用石子战胜了巨人歌利亚,这是圣经当中一个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故事。同样的案例,在发展多时的半导体CIM系统市场不断上演。谁能成为下一个“大卫”?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早在8月初,一则传闻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消息称,中芯国际位于北京的12英寸(吋)晶圆厂CIM国产化项目被迫停摆,其原因是承包商技术不达标。当日下午,该公司紧急辟谣。
CIM系统,素有半导体制造环节的 EDA之称,是半导体制造的生命级系统。
上世纪90年代末,IBM抢占了CIM系统发展的先机,成为霸主;2000年后,美国应用材料(简称“应材”)崛起,形成了两大巨头IBM和应材垄断的市场局面;2015年以来,伴随国家政策红利,中国大陆涌现出了一批国产CIM厂商,包括赛特美、芯享等。2020年以来,国内CIM赛道的融资更是火热。
纵观20多年风云变幻,行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问题值得思考:
20世纪90年代末,IBM如何迅速垄断CIM市场?
美系韩系的其它厂商,如何虎口夺食,抢夺CIM市场的一席之地?
在生死攸关之际,中国国产CIM厂商又该如何破局?
本文将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详细分析:
1. CIM,晶圆制造环节的EDA
2. 虎踞龙盘之势,天翻地覆之时
3.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CIM,晶圆制造环节的EDA
芯片法案后,美国断供EDA工具的消息曾在国内引起广泛讨论。
CIM系统——制造环节的“EDA”,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什么是半导体CIM系统?为何半导体CIM系统如此重要?
半导体领域的工业软件统称为CIM系统。它借助计算机的控制与信息处理功能,帮助半导体工厂实现产品的
自动化生产
。简而言之,CIM系统就是半导体工厂里的总指挥官。
半导体产业链环节多、周期长,CIM系统可以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设备,都能按照要求来执行命令,每一个工艺的参数都没有偏差,每一个晶圆的缺陷都能有据可循,每一台设备都能被高效利用。
这些环节的实现,得益于CIM的四个功能:对生产资料及人力资源的调配管理功能,编程、建模等设计功能,自动化制造功能及质量控制功能。这些功能由不同软件实现。
CIM系统由制造执行系统(MES)、统计过程控制系统(SPC)、设备自动化方案(EAP)、配方管理系统(RMS)、良率管理系统(YMS)等数十种软件系统组成。如果说CIM是半导体工厂的指挥官,那么MES系统便是指挥官的“大脑”。
CIM系统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生产系统”,“设备系统”,“质量系统”。生产系统负责生产管理,以MES为代表;设备系统负责自动化及设备管理,其中EAP最具代表性。质量系统负责品质管理,如YMS。
EAP通过与设备直接通信来控制设备,负责设备生产数据的采集。EAP将采集到的生产数据传送给EIS,将状态数据传送给 FDC。
EIS接受数据然后保存,在采集的数据中,将重要数据传送至MES。
MES利用EIS采集的数据,控制工厂内生产流程,进一步采集生产数据,将采集的数据用于营业、分析等。
其它软件,也各司其职。YMS和QMS负责生产信息数据分析,SPC通过统计来管理生产活动中有无异常,以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
随着芯片制程提升及晶圆代工技术迭代,12吋晶圆厂崛起,CIM系统市场应运而生。从6、8到12吋,良率及品控要求逐渐严格,自动化水平升级,借助CIM系统实现生产成为必然。
从生产资料跟生产力的关系的角度来看,6吋的核心是“人”,或者说,是人为主,设备为辅;8吋的核心是“人+生产资料”,即两者的协同体;12吋的核心是设备,讲求高度自动化。
8英寸以半自动厂为主,12英寸基本都是全自动。在一座12英寸晶圆厂中,每一片晶圆要在几百甚至上千台设备间流转往复,生产工序超过千道,任何一个环节出差错都会直接影响良率和效率。
此外,半导体供应链具有生产环节繁多、高度协同等特点,对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数据传输效率、准确性等方面要求非常高。
因此,CIM系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开始,IBM敏锐地抓住了CIM发展的契机。1995年,IBM斥巨资35亿美元收购了莲花(Lotus)软件公司,依赖自己的技术积累,将各个部门合并,组成一个“软件集团”。
95年,IBM 推出POSEIDEN,这是CIM体系化的开始,同时也是IBM迈出的第一步。
99年,IBM再接再厉,基于POSEIDEN系统发布了SiView系统,随后,IBM将其用于自己的12英寸产线。
世纪之交,中国台湾地区掀起12吋建厂潮。以台积电为首的一批厂商开启了晶圆代工的新纪元,从此晶圆制造产业链分工更加明确。
IBM紧随时代潮流,将业务重心转移至东亚地区,从此深度绑定。IBM就这样再一次牢牢吃到了时代红利,SiView系统被台积电等厂商所采用。
至此,IBM以强大的实力垄断CIM系统市场十多年。
CIM软件是一个技术和经验结合的硬科技领域,不仅需要团队有扎实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更需要具备丰富的行业知识和项目经验(know-how)。软件的成熟度往往与客户案例的数量和质量直接挂钩,具体体现在这款软件可用于多少条产线,能支撑多大量产能力,使用年限等。
在这十余年内,IBM核心优势,除了IT能力,还有强悍的“know-how”。也正是凭借着这一点,IBM能始终保持其领先地位,让后进入者望而却步。
虎踞龙盘之势,天翻地覆之时
在IBM崛起的同时,韩系CIM厂商也在抢占自己的一席之地。
韩系CIM厂商崛起有两个背景,其一,在政治环境上,日本制裁、美国扶持;其二,人才引进上充分挖掘“周末工程师”的红利。
在政治环境上,上世纪90年代,韩系CIM厂商同时面临着日本制裁和美国扶持。
这一切要从美国产业转移说起,美国产业转移后,日企发展迅猛,同时美国产业空心化严重,很多的半导体巨头在与日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当时,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思路,是实现“全球一体化”,通俗来讲,美国希望拉拢“小弟”和“跟班”,实现美国的雄图壮志。日企和美国竞争,那美国自然愿意扶持韩国发展。
韩国一开始只是做偏低端的封装。90 年代初,在“日本封锁”和“美国扶持”的双重环境下,韩国提出了“国产化”的概念,发展高端环节,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
95年,三星推出了本土第一套 CIM。97 年,海力士开始做自己的CIM。在CIM加持下,2000 年后,韩国公司几乎全都建成了12吋厂。
在人才上,韩国积极引入大量日本人才,并通过“周末工程师”的方式进步迅速。
人才永远是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当时,韩国派出了大量的商业间谍、说客及猎头游说日本工程师。日本的工程师每个星期五晚上坐飞机飞到韩国,工作两天后,周日晚上飞回日本。渐渐地,在外来工程师的帮助下,韩国的半导体业有了质的飞跃。
时间加速进入21世纪,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代。大洋彼岸的美国,应用材料开启了与IBM的争霸之路。
首先,是近乎疯狂地收购。
应用材料挑战IBM十几年,一直是被“摁”在地上摩擦的。1998年,应用材料收购了半导体MES公司Consilium。2006年,应用材料继续收购了另一家MES公司Brooks Software。这种近乎疯狂的收购,虽然让应材做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但并没能让其占据最为关键的12吋市场。
一切的转折点,是长江存储为应用材料提供12吋验证机遇。
16年,应材拥有了第一个12吋案例——长江存储,并且非常成功。从此,IBM 开始节节败退。从目前市场份额而言,IBM在存量市场中依然占据优势,但增量市场却远低于应用材料。
与此同时,中国半导体业迎来了政策红利,CIM产业趁势而起。
上扬是中国CIM赛道的先驱,经过20多年的经验积累,逐渐具备了无可替代的优势。
1999年,上扬创始人吕凌志从新加坡回国创业,成立上扬。上扬内部有很多海归,主要走自研的方向,在6吋和8吋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依靠软件系统的不断创新及顽强的毅力,上扬实现了国产12吋晶圆生产CIM/MES软件的“零突破”。
赛美特,则采取完全不同于上扬的“美式经营法”,通过“收购”实现“半导体国产化”。
2020年,通过并购具有多年半导体行业经验的“上海特劢丝”和“固耀SEMI Integration”两家公司,赛美特成立。
此前,赛美特收购了一家外资CIM厂商麦康(Miracom)中国区的产品线。但是,业内人士认为,该产品线在中国市场迭代不够。而在晶圆制造CIM系统领域,每两年就是一个小代,每四年就是一个大代,更新极快。
在“卡脖子”恐慌传遍芯片产业链的背景下,半导体国产厂商趁政策红利的“东风”,举起了“国产替代”的大旗。在IBM和应材称霸的CIM领域,大家不约而同地将两大巨头视作国产厂商的敌人。似乎国产半导体CIM厂商发展的最终目的,便是要实现对IBM和应材的替代。
试问,在国产替代的潮流下,国产半导体CIM厂商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了替代吗?
谁才是国产厂商真正的敌人呢?中国国产厂商又将如何破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要客观看待中国国产厂商的现状和所处阶段。
纵观这场半导体领域的军备竞赛,借用教员的话,这其实是一场持久战,分三个阶段——敌强我弱,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
目前国产厂商多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大部分处在第一阶段,小部分处在第二阶段。
首先,我们聊聊国产替代的概念。
2019年5月,美国下令封杀华为,对华为断供,意欲打断华为“自研芯片”的过程;2020年2月,美国将出口管制中的美国技术含量25%的标准下调为10%,对华为展开极限追杀。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芯片法案》,对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领域提供巨额优惠,并进一步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国产替代”?这其实与中美大国博弈的过程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后,在人力和资本的投入下,中国经济迎来了令人瞩目的增长,各种实力有了质的飞跃。
近年来,中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人力+资本投入”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中国迫切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向高创新产业转型,以此拉动经济增长。而美国,则是妄图打断这一过程,使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从国家的角度讲,为保障国家科技领域的战略安全地位,要逐步实现国产替代。这强调的是国内企业创新实力的飞跃,是芯片领域高新技术从0到1的过程。
但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国产半导体厂商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替代。
抛开民族情怀,单从商业技术的角度讲,在CIM系统MES领域竞争,替代的是两个二十多年的成熟技术供应商,难度可想而知。
国产替代要成功实现,必然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在CIM领域,上扬等一众厂商追赶二十多年,仍然只能望其项背。越是尖端科技的竞争,中国差距其实越大。
国产CIM厂商,要在活下来的基础上,实现高新技术的突破。国产厂商将部分精力拿出来,花在MES之外其它值得发展的领域,耐心地发展自己,巩固自己的客户基础并不断提升技术。久而久之,替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次,IBM和应用材料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敌人到底是谁?恰恰是我们自己。
市场的竞争是以实力为基础的。购买成熟的系统,是晶圆厂对自己负责,是对投资方负责,这无可厚非。
IBM和应用材料非但不是我们的敌人,还应当是我们的老师。参考当年韩国的“周末工程师”的成功经验,国产厂商如何从全球范围内“挖”到稀缺人才才是关键。
在一众国产厂商中,芯享在CIM系统核心MES的研发中另辟蹊径。
芯享重视底层基础的建设。其产品研发的逻辑,是先针对一千多道制程梳理基准信息,然后搭架构,梳理出三四百个基础模块,最后落实代码。芯享花了近3年的时间,整理了100多万条基准信息,花了近1年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架构。
此外,芯享从未将对手看作敌人,而是广揽海外人才。
芯享的高层,大部分为海外厂商大甲方出身;芯享的工程师们也拥有着韩系MES系统数十载的经验,具备强大的“know-how”。
芯享对自己产品的验证方式非常特别,并不是直接在产线上验证,而是在产线旁模拟跑数据,也就是将产线的实时数据放到芯享的系统中现场模拟。这样,通过发现不足与不断优化,芯享也完善了自身的系统。
除了CIM系统最核心的MES,芯享在半导体软件其它领域也不断创新,占据着更多的细分市场。
芯享拥有三大主系统、几个平台和四五十个应用。在中国大陆的12吋工厂中,芯享垄断了RCM——中央控制领域的细分市场。
面对未来,芯享有足够的底气和胆量闯荡海外市场。
因为,在国外不存国产替代的问题,所有企业都是外商,赢得客户的唯一标准便是实力。
一味专注于中国市场,享受国家政策和各种资方的滋润,便会忽视海外市场,无法真正与国际巨头一战高下。
当芯享在海外打出一片市场的时候,国产替代自然不成问题。
在半导体领域,国产厂商要有真正的志气。
尾声
20世纪90年代末,IBM抓住12吋晶圆厂建厂潮和半导体制造产业链分工转移东亚的机遇,成为CIM市场霸主,并在十多年时间内,凭借不断积累的“know-how”,稳居全球第一。
与IBM同期的韩系CIM厂商,面临日本的技术封锁,凭借美国的扶持和“周末工程师”的引进,实现低端向高端的飞跃。
21世纪后,应用材料通过长江存储12吋项目,实现“know-how”突破,从此开启与IBM的争霸。
近年来,半导体领域“国产替代”浪潮席卷而来,国内半导体CIM赛道高度景气。上扬、赛美特、芯享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国产半导体CIM厂商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替代。面对未来,国产商应当拥有足够的眼界,发展自身的优势领域;应当有足够的志气,闯荡海外市场;应当有足够的心胸,吸引海外稀缺人才,共研核心技术。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半导体的腾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David墨
关注
主题数65
谁能拯救日本半导体?
阅读 2557
突发!A50、人民币直接拉升,发生了什么?半导体突传重磅利好,南航冬春航 ...
阅读 2499
美国对华禁令扰乱市场!巨头“业绩休克”警告全球芯片业 ...
阅读 2256
发布新话题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